我们拒绝接受孩子最本真的状态,往往是因为我们心里存在误区:如果不限制孩子的天性,他们就有可能做出破坏性的行为。事实并非如此。我所提倡的是接纳孩子的本质,即他们最初始的天性。在此基础之上,下一步才是调整孩子的行为,使之与他们的天性相和谐。
如果我们的孩子做出了一个行为,而我们认为这个行为是“坏”的,是不容妥协的,那么恰当的反应是坚持原则。但如果这种“坏”是由于他们无法控制痛苦情绪而引发的,那我们就应该给予理解。如果他们依恋我们、粘着我们,那我们也许应该殷勤地抚慰他们一番。如果我们呵护过度,没有充分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那我们也许应该引导他们如何安详舒适地独处。如果他们希望一个人安静地待着,享受个人的空间,那我们应该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场所并予以尊重。如果他们在合适的时间地点吵闹疯玩,那我们就不要去干涉,任他们尽情享受。如果他们该做功课却还在吵闹,我们就需要约束他们,要求他们集中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