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韩昇《史记》百讲,学习笔记系列011-3
为何中国古代王朝大多定都关中地区
从历史的起源性进行追溯,中国上古的中心区域应该在现在的山西河南这一带,也就是汉代称作河东、河内、河南的三河地区。
但是如果从后面兴起的,并且一直在影响着中国的情况来看,周的文化起了很大的影响。
从西周一直到唐朝,中国最主要的王朝,都城都建立在长安。
所以中国古代的前半段,它的中心区域是属于关中地区。
为什么两千年来,各大王朝都要把都城放在这个地方?
这样我们就应该对关中地区的地理形势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
从地理的形势来看,关中是属于上上之地。它的南面有一个东西走向的秦岭山脉,在陕西境内是秦岭的东段,海拔都在1500米到2000米之间。北岳华山是号称“奇险天下第一山”,而通往中原的是崤山(古代地名,在河南省西部,洛宁县西北,长安[今陕西省西安]、洛阳之间的黄河流域,常与附近的函谷关并称崤函,是中国古代军事战略重地,以地势险峻、关隘坚固、易守难攻著称。天下“九塞”之一),秦人在崤山的北麓谷地中建立了函谷关,这个道路的宽度只有一辆车能够通过,所以它的艰险就像盒子,称为函,就像函一样的,所以称为函谷关。
函谷关西据高原,东面临着一个绝涧,有很深的涧水,南面接着秦岭,北面堵着黄河,它控制了咸阳到长安的咽喉,这样的地区易守难攻,守在这个地方,中原的势力就没法进入关中。
当年楚怀王曾经率领六国的联军浩浩荡荡来叩关,结果被秦打得大败,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过秦论》
从函谷关往北和河南省的三门峡市,山西省的运城、临汾,和吕梁地区隔着一条黄河相望,东岸是有中条山和吕梁山,这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自然的屏障。
继续往北走,出了陕北,那就是区分草原和农耕地区的阴山山脉,它就构成了北面最坚固的天然防线。
从这里转向西南,看到的是贺兰山和六盘山相连,把整个西面严严实实地挡住了,并且和秦岭相接。
而发源于青海的巴颜喀拉山支脉的黄河,沿着贺兰山北上,一直流到阴山,再折向东面,到河口镇南下,顺着吕梁一直到潼关,出了晋陕峡谷,再转向东面,穿过华北大地一直流向大海,黄河就从西北和东三个方面向马鞍形一样,把关中地区怀抱起来。
有了这个水,还有山——秦岭、六盘山、贺兰、山阴山和吕梁山脉,又把整个关中地区完整地紧紧地包裹起来。
一条大河,四面环山,这么完整的区域,在中国找不到第二块这样的地方。
进出关中的通道主要有四座雄关:东汉建的潼关取代了前面说到的函谷关,是作为关中的东大门,地处黄河的渡口,位置在晋陕豫三省的要冲,它扼守的长安洛阳的一道和要冲,一直被称为第一关。
武关是关中的南大门,北面依靠最险峻的少室山,其他三面都是面临河谷的绝界,山环水绕,险阻天成。刘邦曾经从这里进关,推翻秦朝。
散关是关中的西大门,处在大散岭上,非常险峻,山层层叠叠,成为了秦岭的咽喉,控制住了川陕的交通。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是从这里挺进关中的。
崤关是关中的北大门,在六盘山山口,依靠险峻的山势建立起来的。深谷险阻,扼守了从泾河方向进入关中的通道,它就成为了抵抗西北游牧民族进犯的前哨。进出关中的道路,每一条都是非常狭隘崎岖的,整体上构成了关中易守难攻的地利。
这么大的关中,只要能守住四座关,就基本上能守住关中地区。
在整个防御方面,它又展现了无比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