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本篇文章的起因是在huyang的推荐下听了梁宁老师关于做产品的一期课程。前天晚上,我躺在床上听完了梁宁老师的课程,主题是做产品的三个点——痛点、痒点和爽点,文章提供的产品设计模型清晰、干脆,对于我这种只见过产品、而没有做过产品的人来说,这种即时提供的确定性对大脑就像鸦片,记得伴随着阵阵空调冷风,躲在被子里的我感到的舒服程度不亚于小时候听妈妈讲睡前故事。
舒服了几分钟后,意识到这不跟大多数“知识付费”课程无二、只是在非常狭窄的语境下提出了一个模棱两可的观点嘛,我一边感慨,一边决定第二天自己模仿梁宁老师写一篇文章、提炼她的观点。于是第二天早上我对自己的写作能力之低下有了新的认知,更加明白写出一篇能让别人“付费”的文章有多难。但在艰难的挤牙膏的过程中,我想明白了一些道理。
的确,文字和语言的局限性太大,导致任何一个能表达出来的观点都经不住推敲;但另一方面,对特定读者来说,文字有高下之分,这是因为读者可以通过文字和自己的悟性抵达文字的背后,这背后可能是作者真正要表达的意思,也可能是读者悟到的属于自己的真理。后者正是考验写作者功力的地方,否则怎么会有“声韵有魔性”这一说呢?
我想起了今年上映的电影《妖猫传》,影片表达的其中一个主题便是“真中有假,但假中亦有真”,从真相中看到虚假靠才华,从假象中看到真相靠智慧,才是高人所为。这个道理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更有用,比如说,去年很火的“不要把时间浪费在碎片化阅读VS自媒体也有好文章”之争,前者的担心是碎片化阅读无法形成知识体系,只能被一个个片面的观点占据时间,后者存在的前提是读者有在特定语境的观点中找出事物本质的能力,可以透过短短千字的文章为自己的知识结构添砖加瓦。
想起几年前看到的猫的知乎回答,猫写道,真正的学霸从来不学习,但无时无刻不在学习(大意)。真正的学霸就是拥有了在一切肤浅的、偏激的、普通的事物中寻找真相的能力的生物。
最近赋闲在家,无聊之间重温了许多年前看的言情小说,犹记得初中时读它时,一边鄙视看言情小说的自己,一边被男女主的命运虐得无法自拔,尽管不停暗示自己言情小说都是假的、现实里不会存在的,痛苦却不减丝毫。至今依然能回忆起被双重痛苦支配的心情。而昨天重温时,我已经放下了对恐惧的执着,虐恋不再对我有吸引力,看完一遍之后心情平静如磐石,但我反而看到了男女主之间更深的东西,看到了命运和爱情,看到了众生皆苦。从前的我,在言情小说里看到了作者的虚伪,却为故事痴迷,如今真的理解了故事,反而容易放下。
我发现,一些收视率火爆的国产剧上映的时候,知乎上的吐槽回答竟然可以收获数千赞,仔细看内容,会发现吐槽内容无外乎:剧情不够真实、人设前后不符,以及最多的——三观不正。比如最近被疯狂吐槽的《北京女子图鉴》,很多人都说格局没有《东京女子图鉴》大,所有女性角色的每一步都是靠男人上位,三观不正。我也看了这部剧,发现其实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带给我很多启发。太过于纠结剧集中女人们的生存方式,恰恰暴露了对自我独立能力的不自信,以及在两性关系中的焦虑。我们花时间看剧,却不做正向的思考,反而执着于剧集的缺点,这和当年同时鄙视和痴迷言情小说的我不是一样吗?
以上,最近作出的一系列思考都是基于“承担自己的责任”的铭印,遇到让我产生负面情绪的事物,首先想到只有自己才能为情绪负责,从而阻断了将责任怪罪到其他事物的源头;遇到与我无关的不好的事情,会思考我是否对此不好的结果负有责任。《与神对话》曾提到,假如这个世界的每个人都负担起自己该负担的责任,这个世界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大意)。我想这也是“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另一种解读方式吧。祝愿看到这篇文章的每个人都可以勇敢地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并拥有在真中求假、假中求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