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让我多次弃读的书,一本是《百年孤独》,一本是《月亮和六便士》。
四十岁的伦敦证劵交易所经纪人斯特里克兰留下一封“家里已收拾妥当,我要去巴黎”的便条后,就彻底离开了结婚十几年的家,抛妻弃子,只身去往巴黎。
他的太太坚信他有了外遇,不然,一个四十岁的男人抛妻弃子的理由还能有什么?
斯特里克兰说:“我想画画。”
我一度认为这是一个老套的故事。抛妻弃子不辞而别,来到法国巴黎追求自己的绘画理想。读到这儿我第一次萌生了弃读的念头,我推测斯特里克兰一定逆袭成功成为巴黎响当当的画家,毛姆在讲一个普通人追求理想功成名就的励志情怀故事。
强迫自己读下去,斯特里克兰在巴黎并不顺利,无人赏识,穷困潦倒,贫病交加,险些丧命。读到这儿我第二次想要弃读,好吧,追求梦想不成,那接下来的情节一定是斯特里克兰含恨而死,死后方名声大噪,巴黎欠他一份荣耀。我继续读下去,斯特里克兰机缘巧合之下来到大溪地,在这个充满土著原始色彩的岛屿上开始了自己的后半生,他与当地女人结婚生子,在远离喧嚣的原始部落孤独地画画,身患麻风病后,在恶臭冲天的小木屋墙上日夜作画,临死之前嘱咐妻子在他死后将所有画作付之一炬。
只有诗人和圣徒才会相信在沥青路上面辛勤地浇灌能开出百合花来。斯特里克兰就是这样的人吧。人们如同往返于起点和终点的有轨电车,过了四十年井然有序的生活,无法再忍受单调无聊的生活,斯特里克兰在他四十岁这一年离开了稳定的生活轨道,遵循内心的指引,对压抑在灵魂深处的绘画理想开始了朝圣般的追求。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潜藏在内心深处的理想本能,它“被生活境遇所掩盖,然而这种本能却在不断膨胀,如同活体组织里不断长大的癌细胞”。斯特里克兰不是绘画的天才。可是没有人能阻止他做自己的决心。
毛姆是讲故事的高手,我们可能经不住在阅读时骂斯特里克兰一句“渣男”,可是读罢全书你会明白毛姆的创作用心,这根本就是一个人生寓言。他哪里是在追求自己的梦想生活,他从幸福中来,到不可知的噩运中去。四十岁,稳定的工作和不错的收入,牢固的婚姻生活,成熟的社会人际关系,终其一生奋斗的东西不就在这里吗?最终他在大溪地丛林中的小木屋里腐烂,他的画作被他付之一炬,他追求的不是理想,是不被束缚的灵魂自由。
他说,我总觉得大多数人这样度过一生好像欠缺点什么。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却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渴望一种更狂放不羁的旅途。我的心渴望一种更加惊险的生活。
在强调社会价值和个人成功的今天,《月亮和六便士》是反世俗的。可是,我们真的能够抛弃既得利益,去追寻遥不可及的梦想吗?更可能的是,你爱六便士,可是你同时无法拒绝月亮的诱惑,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心中的月亮,你有苟且的生活不假,只是不要连诗和远方也丢弃。今天,我们读这本书的意义就在于,提醒自己,低头捡起六便士的时候,别忘了头顶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