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5亿年前,地球的海洋中生存着一种庞然大物——直壳鹦鹉螺。地球生物从一个单细胞慢慢进化,不断扩大着自己的体积,演变出这种食物链顶端的霸主。一个叫科普的科学家发现了这个规律,将其命名为科普定律——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具有躯体变大的趋势。
直壳鹦鹉螺能登上食物链顶端不是浪得虚名。除了凶狠的触手和敏锐的感知器官外,它还具有结构精巧的外壳。直壳鹦鹉螺机关算尽,为了掠食周围的小家伙,添置了大大小小的豪华功能。外壳上的横环和纵环使甲壳更加坚固,里面构造精良的气室能够像潜水艇一样带着鹦鹉螺穿梭在猎物丰富的各个水域。
这些全都是为了生存的营生。慢慢地,简单的直壳鹦鹉螺变成了豪华的直壳鹦鹉螺,它是水域的霸主。
然而,地球开始了“活久见”系列剧本。随着环境的变化,浅海变得没那么适合生存了。有的生物装备了坚固的甲胄,潜入深海,有的生物抛弃了舒适的海洋,爬上了岸。
直壳鹦鹉螺也想上岸,但是身上厚重的壳抛又抛不掉;直壳鹦鹉螺又试着潜入深海,但是巨大的外壳反而成了深海高压危险的突破口。鹦鹉螺也觉得有点难受,食物越来越少了,但总还是有。并且在浅海,鹦鹉螺仍然是霸主。
再到后来,就是人类的故事了。有人从海里捞出来一只鹦鹉螺。它早就不是10米长的庞然大物,整个也就几十厘米大小。它的外壳也不是笔挺的炮弹,而是畏畏缩缩的鹦鹉螺旋状。它们是畸形的直壳鹦鹉螺,它们没那么大,但是它们活下来了。并且它们早已不是浅海的霸主,那些豪华的直壳家伙早已不见踪影。
扩大体型,野蛮粗暴掠食他人,可能会在短时间登上食物链的顶峰。但是环境变化的时候,能活下去的往往是那些向更高的地方攀爬的生物。它们的体型可能没那么大,它们的构造可能没那么复杂,但是它们有自己独特的器官,有自己独特的竞争力。除了保证掠食小家伙们,它们还努力向上攀爬,探索未曾遇到过的世界。
另外还有一种生物,比如奥式环密菌。它甚至连骨头都没有,但是俄亥俄州的这么一个老家伙活了2400多岁,身体覆盖了8.8平方公里。
想想自己在一年多的工作总结的产品方法,也就是不要把产品做成直壳鹦鹉螺吧。
人,或者奥式环密菌,都比直壳鹦鹉螺活的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