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会经常感觉事情做不完?就像本来手边的工作没处理好,领导突然又给你加了一项任务,弄的你不知所措,又比如你约好了另一半看最新的电影,可是手里的项目还迟迟交不了,不知如何处理。
《稀缺》一书中指出越是忙碌的人越容易进入稀缺状态。这里说的稀缺不是客观上的物质稀缺,而是说的一种稀缺心态。每个人或多或少可能都会出现过这样的现象,因为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如果规划不当,就会出现时间紧张,身体被掏空也做不完事情的感觉。
先看看时间管理的定义:时间管理(Time Management)就是用技巧、技术和工具帮助人们完成工作,实现目标。时间管理并不是要把所有事情做完,而是更有效的运用时间。时间管理的目的除了要决定你该做些什么事情之外,什么事先做什么事可以后做。另一个很重要的目的也是决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时间管理不是完全的掌控,而是降低变动性。时间管理最重要的功能是透过事先的规划,做为一种提醒与指引。
再看看经典的时间管理工具:史蒂芬柯维的时间管理四象限,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维度将事情分为四部分: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重要不紧急。
四象限管理策略:
1.减少第一象限
第一象限的事情重要而且紧急,我们要立即执行,长远来看我们要减少第一象限的事项,否则会带来更大压力,产生焦虑。
2.投资第二象限
第二象限的事情很重要,而且会有充足的时间去准备,有充足的时间去做好。可见投资第二象限,它的回报才是最大的。
3.走出第三象限
具有假象的第三象限因为它的紧急性往往使人们难以脱身,所以人们经常会跌进第三象限而无法自拔,而且要耗费很长的时间才能出结果。对于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的处理原则是授权,让别人去做,让自己走出第三象限。
4.拒绝第四象限
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情尽量少做,拒绝浪费时间。
柯维的管理办法是把手边的事情都先分好类,重点做重要的事情,防患于未然,合理利用时间减少浪费。当然在时间管理之前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事情就是事件管理:也就是选择什么事情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事件管理我比较倾向于采铜老师的《精进》一书的采铜法则:
作者认为在分析一件事情值不值得去做、花多少精力去做的时候,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评估:一是这件事在当下将给“我”带来的收益大小,这个收益可以是心智、情感层面的,也可以是身体、物质层面的,称之为“收益值";二是这项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称之为“收益半衰期”,半衰期长的事件,其影响会持续较久。按照这两个维度就分配出来了四个区间:高收益长半衰期、高收益短半衰期、低收益长半衰期、低收益段半衰期。
高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找到自己的真爱、学会一种有效的思维方法、完成一次印象深刻的旅行、与大牛进行一场意味深长的谈话;
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买一件时髦的衣服、玩一下午手游、吃一顿大餐、看AV撸管;
低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练一小时书法、背诵一首诗、背牢十个单词、看一本经典小说、读懂哲学著作的一个章节、多重复一次技能练习、认真地回复一封友人的邮件;
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挑起或参与一次网络掐架、漫无目的地网上闲逛刷微博、使用微信陌陌知乎等进行成功率很低的勾搭。
采铜老师的这个法则小编还是很认同的: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只关注到一件事情在发生时帯给我们的即刻的好处,而忽略了这一好处是否可以持续下去,产生长期的效果。就拿玩游戏来说,玩游戏带来的愉悦感是其他绝大多数事情无法比拟的,但一旦停下来,这种愉悦感就迅速消退了,于是有些人为了再次寻求这种强烈的愉悦感,就会继续不断地玩下去。所以玩游戏对大多数人来说,就是高收益值、短半衰期的事件。而有些低价值长半衰期的事情却往往对我们更有意义却更往往被我们忽略:比如读书、基础训练、冥想等等。
我们也可以把时间的使用方式按照投资、消费进行分类:
尽量增加投资的时间长度、适当减少必要消费时间长度:比如说尽量在公司附近租房子减少路上的时间,缩短不必要消费:当然也可能不是一刀切,偶尔可能会做一些,但还是要找到重点,最后杜绝浪费。
好了,关于时间管理也跟你聊了这么久,最后小编希望你能选择好该做哪些事,拒绝哪些事情,善于规划、合理分配好自己的时间,做事留有余闲同时不追求完美。
最近你在看什么书?关于时间管理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欢迎你来留言区留言,我们一块进步,做终身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