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_绣岭_西安
这是个老故事,发生在1958年的某一天。
一天,生产队组织社员打掉各家各户的灶台。社员准备先打掉刘家的灶台。
一大早上工时,一群社员扛着锄头、铁锨来到刘家灶屋。大家便你一锄头,我一锄头地挖掘刘家的老灶。
只挖掘了几锄头,灶堂里就随着锄头落下,发出咣,咣,当,当的声音。社员们感到奇怪,灶堂里面是什么东西,发出如此清脆响亮的声响?于是,有人奋力挖掘了几锄头。随着一块块土坯被挖掘落地。灶堂内突然轰隆一声巨响,灶台开裂垮塌了。紧接着哗啦啦,哗啦啦一片响亮的声音冲击人们的耳鼓。灶堂内白花花的东西往外涌出,滑落满地。社员们先是一愣,便马上有人大喊:“啊,灶堂里藏了这么多银元!"
然后,社员们纷纷用锄头,往自己面前接二连三地扒拉银元。银子被扒拉得哗啦啦,哗啦啦直响。紧接着,干活的人扔了锄头,疯抢起银元来!有的人把捡拾的银元装进衣服口袋,有的人摘掉帽子、抓下头巾来装裹银元,有的人干脆脱掉上衣来包裹银元。一会儿,灶堂里涌出来的银元,就被抢得一光二净!
这天干活的人,个个面带笑容,心里乐开了花。他们比吃了人参果还要快意,比得到长生不老丹还要兴奋!他们大开眼界,看见了如此多的银元,他们真是财运亨通,银子滚滚来!财神爷大驾光临了,银子从天而降,社员们大发了洪财!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先来说说生产队,为什么要挨家挨户地打掉灶台!
这是因为,1958年,实行集体化道路。乡村实行集体化大食堂。家家户户都必须吃集体食堂饭。生活队不允许任何人家里有锅灶,不准任何人在家里做饭吃!所以,要挖掉各家各户的灶台,没收锅碗瓢盆,才能杜绝各家各户在家里偷偷做饭。
我老家也不例外,全队人都吃了食堂饭。于是,生产队就组织社员挨家挨户地挖掉灶台。因此,我家乡笊篱沟在挖掘刘家的老灶台时,就出现了疯抢银元的一幕。
再说说,这刘家老灶台里挖出了大量的银子,如果是当今,也属于出土文物吧?是不是应该归公上交国家呢?然而,当年没有出土文物归公、上交一说。所以,谁抢到的归自己所有了。
尽管社员都知道这是刘家老祖宗留下的银子,却没有人说物归原主。因为刘家是地主,土地改革时,刘家当家的,即我的祖父把家里的财产全都上交了农会,归集体所有,成为开明地主。如今,这么多银元,还能归还刘家人吗?况且这是财神从天而降,白送到手的银两,不要的是傻瓜。要了不白要,抢了不白抢!于是,谁抢到的就归谁。
最后再说说,刘家老灶台中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银两呢?
当时挖掘老灶台,发现了大量银两,也让刘家父子傻眼了!他们知道灶台里这么多银元,曾经是刘家的财富。但是,咱家老灶台内藏着这么多的银两,家人却无一知晓。是谁把银子藏在了灶台之中的?这真是个天大的秘密!
大家一致认为,这个灶台的建造者肯定是贮藏银两的人,肯定是知情人!那么这个灶台又是谁搭造的呢?我祖父说,他知道这是谁修造的灶台!
祖父告诉大家:这个灶台是我父亲的生母亲手建造!就是说,这是我的祖母,把这么多的银元埋藏在这个老灶台之中的!
刘家已经使用20多年的老灶台,大家都没有发现蛛丝马迹。如今却突然涌出来这么多的银子,真是太奇怪,太离谱,太不可思议了!真正让刘家人唏嘘不已!
我的祖先算不上什么大地主,但应该是个名符其实的小财主。在祖父母手里,家里应该积蓄了一些银子。祖父长期在外面忙事务。祖母在家里操持家务。
祖母生前,十分节俭,不奢侈浪费。于是,她手里积蓄了一些银两。为了银元的存放安全,祖母聪慧的头脑,别出心裁地想出这么个存放银子的妙招来!
祖母请人给厨房盘一个很大的灶台。这是个半环形状的,是可以支撑大、中、小三口锅的弯形灶台。她请人垒好灶台外围四周的灶壁,灶堂中心的底部却是空心凹槽。然后,祖母悄悄地把家里闲置的,暂时不用的,两大箩筐银元,填放在灶台底层的空心灶堂之中。而后,在上面再用几层土坯覆盖,最后抹上厚厚的泥浆。这样的灶堂里面,长期贮藏着许多银元,自然不会有任何人知道的。 这个存贮方法真够奇妙!家里两代人使用了几十年的老灶台,却无人知晓它是个藏宝之地。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遗憾的是祖母仅仅活了三十二岁。因为家里突然发生大火灾,她孤身一人两进火海抢救儿女,自己却不幸死于这场火灾。
父亲说,刘家院子的房屋是后来重建的。刘家院子老房子,经过特大火灾劫难,被烧成一片废墟。但是,刘家的老灶台却完好无损。火灾之后,刘家在旧址上重新修建了房屋与院落。但老厨房位置没有变,刘家仍旧延续使用老灶台做饭。一直使用到吃食堂饭之前。
这场火灾事故,发生在1932年除夕前。一个傍晚,刘家院子发生了一场特大灾难,火烧连营,把整座院子全部烧毁。火灾发生时,父亲姐弟俩正熟睡在最初起火的房间。祖母两闯火海,救出儿女,自己却重度烧伤不幸身亡。
灶台中藏银子的秘密,祖母也没来得急告知家人,包括她唯一的儿子,即我的父亲,便匆匆离开人世。这个财富秘密也随她而去!
火灾之后,祖父在旧址重新盖了宅院,即现存的刘家院子的房屋。续娶了后房的奶奶,又生五六个儿女。他们一直延用着刘家的老灶台。
事后,参加挖掘刘家老灶台的,有两个心底善良的老邻居,找到我母亲说:这老灶里银元,是你先房婆母埋藏的。我们把拣到的银元,拿几块给你作个纪念吧!但是,我母亲谢绝他们的好意,拒收他们送给的银元。
母亲说:"银子不是好东西,我不喜欢,也不能收!我只收下你们的心意!你们谁捡到的银元,就归谁吧!"
这就是我祖母留给笊篱沟乡邻的最后礼物,最后的一笔财富!也是祖母对笊篱沟最后的奉献!
2021.11.2.修改
作者简介
刘灵秀,女,网名,绣岭。1952年生于教师家庭。是西安航天工业学校退休教师,语文高级讲师。喜欢写作游记散文、人物传记等。先后在简书、报刊与多家公众平台发表文章近三百篇。著有《秀岭走笔》。作品赞美山水,描绘自然风光;怀念祖辈,热爱故乡;赞扬勤劳、褒扬善良;记录经历,精彩生活。
微信号 绣岭xiu5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