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起来,妈妈问我昨晚睡得可好。我开始发牢骚,3点多第二次起夜后,辗转反侧一个多小时后才睡着。妈妈以为我昨天下午去散步太累了睡不好。我脱口而出:“我焦虑呀。对于孩子出生后的养育感到焦虑。我连孩子都不知道怎么抱,很多不知道、不懂的事。”妈妈突然噗嗤一笑:“这有啥焦虑的,生下来自然就会养了。你看人家有的十几岁就生娃,你都三十几岁了,怎么样也都会养小孩。你就不用太讲究,顺其自然简单养育不就好了!”
此刻,我自己也噗嗤一笑,内心释然多了。我是对自己期待过高,也就成了束缚。
我理了一下思绪,我现在最大的难题其实是非常具体的,是即将开启的待产包以及婴幼儿用品的采购。我害怕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却不得不做选择,并同时要在相对有限的资金和物品品质之间来回拉扯。我讨厌这种感觉。当然,我也跟自己说,只买需要中长期使用的物品,警惕母婴市场过度营销所设置的种种消费陷阱。还有这两天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就是主卧有限的空间内,如何同时放下婴儿小床和尿布台,以及我半夜起来给娃喂奶的沙发。如果我换到次卧去睡,空间是足够布置这三件套,但是上下床的床型在下床是否会感到压抑?坐月子的时候,宝宝要跟我们睡还是跟月嫂睡?家里的布局要如何调整,以更好地迎接宝宝的到来?我都没有答案。我在手机备忘录中把这些问题给记录下来,等待着和先生一起想办法解决。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事,需要伴侣共同讨论,并携手行动。
今年我关注的两大博主年糕妈妈(母婴博主)和行动派琦琦(教育博主)纷纷生娃,她们在社交平台上关于育儿的分享,给我带来的影响是好坏参半。我错误地把他人的生活当做自己的,忽略了每个人的家庭条件、所处环境是不一样的。当然,最重要的是每个人孩子是独一无二的。养育孩子,用什么东西,这都没有标准答案的。我要做的是,在我有限的条件下,去选择那个最优方案,而不是把他人的分享作为我要去奉行的准则。成年人不讲对错,只看利弊。我不认为这是无奈,而是智慧。就像我怀孕以来,决定素食养胎,找不到详细的参考案例,只好自己一路摸爬滚打,不也找到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孕期素食解决方案。
我需要重拾这样的信心。
今天是28周2天,进入孕晚期的第三天。目前身体还算舒适,跟中期相差不多。只是偶尔感到嗜睡,并且身体变得稍微沉重一些。我每天仍然把5000步作为运动的目标,争取去达成。这两个月来经常散步,比起孕早期那可是进步不小。我一直把进入孕晚期作为一件很有挑战的事,便秘、抽筋、长妊娠纹、胃胀、行动不便、睡眠困难、腰酸背痛等等。所以,真正到了孕晚期,我的内心对于这些可能发生的困难有了莫名的恐惧。这其实都是自我的限制。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与其惶惶不安,不如好好去享受其中。孕期的每一个阶段不都是为了孕育新生命,我并不是一个人在努力呀!再看回8月初刚生二胎的堂姐,在她孕晚期阶段我们一起生活了快一个月,她所呈现出来的那种生命状态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呀。
放下执念,大步向前。带着欢喜之心,迎接新生命的到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