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最近偏爱写读后感。
实上,这本是我最讨厌的事情。犹记得小学五年级,一篇落花生读后感,某老师让我前前后后重写了五六次,简直深痛恶绝!为了表达我的反叛心里,一篇更比一篇短。由于确实get不到老师想要的东西,后来还干脆写了一篇(当时学校刚刚组织了关于禁毒宣传片的观影)不相干的观后感交过去。作为一个刚刚转校过来的学生,且不出自于她教导之手的不知名的“前某校某班语文科代表”,她对我“连读后感都写不来”、“态度傲慢”、“不守规”大抵是极度不喜的。当然,区区一个学生,她也犯不着特意打压。因此在特意“关照”我这位“当时以全镇第二名”身份转校过来的学生几个礼拜后,发现也“不过如此”,就任我自生自灭了。至比,我不得不感谢这“某老师”,得益于她的不关注,我至今依然热爱写作。
当年那篇读后感写的理由,早已不记得,猜测应该是我的读后感不符合文章要表达的中心要旨之类。落花生的具体内容,也已经忘记,想来一定是我不怎么感兴趣的文章。就标题而言猜测大抵是弘扬社会主旋律积极向上乐观健康等内容的鸡汤文。
好吧,在一位“年轻人”以不恰当的口吻(大到文字巨匠,或小有名气的天才作家等,在著作的前言页略述生平)忆当年以后,回到真正我想说的。其实很简单,让学生写读后感,目的无非是培养他们书面表达及写作能力。
首先,老生常谈的一点,读后感不等同于概括段落大意。当然,他可以概括大意,总结核心思想。但一千个读者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要那是作者有感而发就行。但是给读后感设定标准答案,你确定不是在逗?
其次,既然是感而发的东西,那么无论是读落花生也好,落瓜子也罢,应该以学生有感作为前提,来引导他们做出优美的书面表达。因比不应该指定特定某某某文,你必须给我写出来读后感来。对于没有感觉的东西,臣妾真的做不到。写作本身应该是一件让自己身心愉悦的事情,但如果是被指定、无脑写,只会让人觉得反感、无趣。
所以,如果要让学生写,就让写他们自己感兴趣的:看的书,观的影,经历的身边事,听的某句话,甚至于玩游戏等。一来是锻炼写作逻辑能力,二来也可侧面剖析一下自己。毕竟,有感而发,总会不经意的表露自己的内心。
这篇小记似乎还没有写完。但已经不想写了,被“First Blood, you have been slained, your turret has been destroied”,恐怕该上战场了。恩,本文作者就是这么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