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四的《夏至未至》播出了,我“偷偷”看了几集,嗯,觉得还挺好看的。
从一些事件之后,不喜欢郭敬明甚至鄙视他成为一件“政治正确”的事情。让我在现如今的朋友圈子里,只是承认年少时曾经疯狂地迷恋过他,都变得很难。好像还没说完,别人就在评价你low了。
好在愈成熟,就愈可以坦然面对从前的自己,不再定期删除从前的状态,把过去的糗事当成段子来讲,遇到为难的事情,真诚地说一句:“好尴尬呀!”。
我承认,年少时候疯狂地迷恋过郭敬明,确切地说是他的文字。我有一个本子,专门摘抄他写的句子,没有人要求背诵,但连标点都记了下来;我把他署名的话写在日记本的首页,写成小纸条贴在课桌上,作为题记写进考场作文里;我有全部的《岛》,有最初24期《最小说》,我甚至还有《迷藏》;《夏至未至》出版的时候买了两本,一本原封不动地用来珍藏,一本让眼泪肆无忌惮地落在书页上。
即便我现在记不清这个故事了,但我记得我为书里的人物哭过,不只一次,也许在被窝里强忍着情绪轻轻抽泣,也许在四下无人的午后嚎啕大哭,也许用纸巾擦掉了还擎在眼里的泪珠,也许眼泪啪嗒一声才发现,自己哭了。
原来承认这一切并没有那么难,因为那就是真实存在过的青春呀,可以天真,可以无辜,可以犯错,可以回忆。
很多人说,《夏至未至》里的高中时代并不是我们的高中时代。欧式校园,日式校服,走得那么近的男孩和女孩。
的确不是,我喜欢电视剧造梦,在现实里求而不得的幻想在屏幕里上演,就是它们存在的意义啊。升高三之前班主任曾给我们看过一部题为《高考》的纪录片,摇晃的镜头,暗淡的色调,压抑的背景音,让当时的我困惑,为什么要重复一遍正在过的生活,再放一遍《三傻大闹宝莱坞》不好么?!
刚离开高中的时候,我知道高中生是什么样子的,头顶吱呀的风扇,握在手里的黑色签字笔,黑板上的课程表,油墨味的试卷,还有胡乱扎起的马尾。
但是,离那段年月越远,越觉得,我们的青春我们的高中就是《夏至未至》那样呀!
只要加上一层回忆的滤镜,我们的青春就是电视里的模样,天蓝蓝的,云懒懒的,花开得正好。
深蓝色的校服,明明就很好看呀,奔跑时被风扬起的外套,饱满,恣意;校服包裹着的年轻身体,挺拔,茁壮。有一次午睡的时候,我借了暗恋男生的校服外套,搭在肩上,那个午后,我做了一个蔚蓝的梦。印有学校名字的校服,曾经是我的骄傲,后来成为我魂牵梦萦的远方。
宿舍里的女孩,她们有的爱笑,有的爱闹,有的总是安安静静。我们大概只是平平淡淡地相处,我们没有很亲密,也没有撕逼,我们只是听到铃声一起起床,一起去食堂吃饭,一起去教室,大部分时候讨论老师和考试,偶尔聊些八卦。可是后来我发现,原来你有三个每天一起吃饭的人,现在找一个都那么难。她们当中的一部分人,或许你们已经见了此生最后一面,当时她们不施粉黛,脸上有青春痘,可是就是让你念念不忘啊!
我们的高中生活没有怼过老师,没有逃过课,齐心协力的时候很少,大部分时间大家都在自己的课桌上独自奋战,甚至连分别的时候都很仓促。可是我还是觉得《夏至未至》里的他们很像我们。上课的时候有一只鸟误闯进教室,大家的视线都集中在仓皇失措的小鸟身上,它慌不择路地在教室乱飞,靠窗的男生打开窗户,胆小的女生把头埋在英语课本下,随着一声轻呼,小鸟从左边第二个窗户飞出去了,老师重新拿起粉笔,而我在等下一只闯入的小鸟。那时的“惊心动魄”,我很多年未曾有过了。
电视剧里着重笔墨的大概还是纠结的三角恋情,心动的暧昧和遗憾的错过,揪着各位看客的心。
故事里面的爱情美好又带点疼痛,而故事外的我,和我年少时喜欢的人,根本没有那么多的故事。甚至我得承认,我喜欢的人没有好看的眉眼。他坐在窗边,阳光洒到他脸上的时候,他皱起来了眉,把眼睛眯成一条缝;他学习很努力,因为学习不太去运动也不太擅长运动,有时候可以考第一,但更多时候考不到第一;他嘲笑我数学不好,叫我“蠢货”,我请教他数学问题的时候他会很耐心,但这些他对别的女生也一样;我几乎没有在除学校以外的其他地方见过他,我几乎只看见过他穿校服的样子,而且那校服上也没有春天青草的香味,袖口还有点脏。
我们没有值得写下来的故事,但是我在喜欢他这漫长过程中的情绪,不比小司和之昂喜欢立夏少。晚自习结束后大家都走得差不多了,后排只剩下我和他,我的心怦怦地跳;在小卖部遇见他,缠着他给我买了一只棒棒糖,舍不得吃掉;他考了第一,我既高兴又难过,我为他高兴,我难过自己怎么也追不上他。
少年时候,我们喜欢那个人,不知何时开始,不知何时而终。我的高中时代,没有俞淮,没有江直树,我暗恋的那个男孩,没有漂亮的经历,没有好看的眉眼。可是我就是觉得,他就是闪闪发光,就是比我后来遇到的谁谁都要好看,就是不比傅小司和陆之昂差呀!
嗨,高中,嗨,青春,你好吗?
你就是电视剧里的模样啊!
那些男孩教会我成长,那些女孩教会我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