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913字,预计阅读4分钟。
你好哇,我是陈书宇,很开心今天我们又见面啦!!!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做成一件事,从失败开始!
上午工作的时候,接到领导消息,我这边的一个需求任务需要在明天做用例评审,所以这个的优先级就提升到了重要且紧急的位置。
可我还没来得及看需求呀T-T
赶紧开始了解需求,动手整起来,花了两个多小时。测试用例总算是开始写起来了。
去接水的途中,我的脑子里突然冒出了一句话,每一件事情的成功,都离不开之前无数次的失败。
就像我写测试用例一样,测试用例一般分为俩类:正例和反例,它俩是一对多的关系,一般一个场景只有一条正例和多条反例。
每一个正常场景的用例走通,都离不开之前无数个反例场景的铺垫。就如今天这个需求任务的一条正例,信用-现金替换还券;
信用:那你得保证的你的交易客户是信用资金账户吧?
还券:那你得有足够融券负债合约吧?你得有足够的钱吧?没钱怎么还?
融券负债合约怎么来?你得做融券卖出才会有融券负债合约吧?
你要做融券卖出,那你得有锁券头寸才能做融券卖出吧?
......
这还仅仅只是一部分,还有更多的就不多加描述,但这又告诉了我们,要想做成一件事,绝对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它会经过多轮次筛选验证才会得到最终的结果。
这个步骤,在我的工作中叫做前置条件,意思是只有满足了这些前置条件,这条正例才能正常跑通,得到和预期结果一致的结果。
那我又是怎么知道需要满足哪些前置条件呢?
答案是:不断尝试,不断试错,不断完善。
在不断试错完善的过程中,推敲出每一个符合前置条件的因素,从而实现正例的正常执行,并得到如预期一样的结果。
见微知著,从一条测试用例中可以看出,想要让一条正例正常执行成功且结果如预期,是需要我们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完善它的的前置条件。
那么同样的,我们想做成一件事情也是如此。在不断的尝试、行动、复盘、再行动改进中,就会得到我们想要的成长或成功。
要想把一件事做成,期间少不了要踩那么一坑,但每一个坑都是我们做成这件事上的一个闪光点。
每一次的失败,都在告诉着我们,我们离成功又更近一步啦!
坦然面对每一个错误,每一次失败。每一次失败都是我们成长成功路上的一块基石。祝:不要害怕失败,要勇于尝试。
祝:
不要害怕失败,要勇于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