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王阳明如何做到知行合一之南赣剿匪
第一节 人性无法改变,却可以引导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心中贼自然是人欲,而山中贼是南赣地区的土匪。王阳明到江西赣州剿匪后,王阳明有了新的想法,我不应该在不擅长的战场上和别人较量,我的特长在正常之外。
第二节 横扫詹师富
人生在世,唯一可以倚仗的就是自己,靠山山倒,靠河河枯,你越倚仗什么,那个什么就会越让你失望。即使是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王阳明打仗,重点不在排兵布阵上,而在前期的谋划上。他的谋划也有个特点,他和他那群指挥官们讨论时,他已胸有成竹。用他的心学,来说就是吾性自足,不需外求。
第三节胜败有心,兵贵善用
谢志山始终坚信一点,想要做大事,一个人的智慧是不够的,必须要招揽各种人才补充他的大脑。他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况且我平生交友只以诚心实意待之,以情动人,如果他不领情,我就持之以恒,直到她被我感动,做我的兄弟为止。他决心用理来说服蓝天凤,他说,团结就是力量,咱们报成团。人多力量大,能成大事。甚至三用这种方式邀请了很多能人上他的根据地为他效力,刘备的三顾茅庐在他面前简直不值一提。人面对事情时,如果有侥幸心理,必定失败,即使真有人能躲过,但大多数人一定躲不过,而谢志山毫无悬念的属于大多数人里的一员。
第四节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心学说心外无事,每个人的安全都取决于自己。王阳明的心学,一个人如果用心诚意,天下就没有难事。因为心外无事,一切事都是心上的事,就看是否用心。平定这两个字大有深意,平是剿匪成功,而定则是让该地区安定,不再有土匪。王阳明还在各地宣言道德教育要百姓知道,做贼不值,做百姓挺好。
第五节 金龙霸王池仲容
世界上有一种人,他们几乎是无意识的助人为乐,他们只看到别人的困难,却从来对自己的艰难处境是而不见,这种人被孔孟称为圣人。池仲容也应该是这样的人,他在为别人排忧解难时,似乎没有注意到自己时刻都处在忧患中。
第六节 池仲容也会用计
孔孟说,要以仁义感化人,不嗜杀,能不杀人就不杀人,王阳明心学虽然和朱熹理学一样,把道德提到至高无上的位置,但王阳明心学有一条很重要,提升个人道德固然重要,不过用严厉的手段扫荡那些不道德的人和事更重要。高快马的事迹告诉我们,做任何事,尤其是做贼没有过硬的心理素质,是绝对不成的。
第七节 定力的交锋
学点心学理论和知识都是等而下之,心学的最高境界是实践,在现实生活中去做些有意义的事,以此来唤醒自己的良知。
第八节 只怕有心人
王阳明在今世上有三个过人之处,一 ,不重形式,只重实质。二,以毒攻毒,以贼攻贼。三,心理战,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永远让人摸不透他的路数。他的心学认为,道德就在我心,不必外求。王阳明和孔孟的办法一样,教养。孔孟,朱熹,王阳明都认为,家庭宗教乡里的风俗环境,对一个人的道德和行为影响极深。孔子说,性相近,习相远。孟母为了让孟子有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曾多次搬家。王阳明咋说天你果然在我心中,但如果一个人意志力不坚定的话,生活在一个肮脏的环境里,他的天里就很难显现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大环境是相当重要的。康有为曾说,言心学者必能成事,而且是大事。这句话在王阳明身上是不言而喻的真理。因为王阳明心学,说白了,就是让人用心的学问。所谓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任何一件事,只要你用心,正如王阳明所说,道德就在你心中,你用了这个道理就必能成事,用心,其实就是一种使命感,为了一个目的而进行全方位的思考。
第九节 心学入门课—大学问
古典儒家和朱熹认为,大人就是获得治理国家能力和光明自己品德的人,王阳明的所谓大人,就是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那种人。人人都有良知,与生俱来,不必外求,一个有良知的人不会去杀戮同类,也不会去残害飞禽走兽,更不会践踏草木瓦折,因为有良知的人,能把天地万物都当成自己的一部分。
第十节 风雨要来
王阳明固然伟大,但王琴更伟大,因为他们重用王阳明。王阳明终于想明白,人有建功立业的心没有错,但千万不要把这种心当成常态,我们应该时刻格自己的心,心如明镜,物来则照,不要刻意去追求你,把自己锻炼成一个良知光明的人,机会总来找你,况且,况且我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传播心弦,让天下人知道圣学法门,相比而言,建工你也就成了副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