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委进一步提高人才第一资源认识,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强化“抓人才就是抓发展”的理念,立足贵州南部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在兼顾人才发展需求和都匀发展需要上下功夫,落实“引、育、用、留”举措,取得了新的工作成效。
一、有效扩充人才队伍。对“四化”、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开展人才专项调研,摸清各领域人才底数、专业和年龄结构、存在问题,听取“四化”、教育、医疗卫生等部门对人才需求,着眼当前和今后都匀高质量发展需要,结合产业和事业缺什么就引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通过贵州省人才博览会、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公开选调、赴高校和企业招聘、自身培养等方式,集中为疫情防控、“强师工程”和“四化”、乡村振兴一线建设,净增财政供养人员486人,比以往净增多230人。一批从全国“双一流”高校、市外单位引进的青年人才,充实到“四化”领域、产业园区和乡村振兴一线,人才队伍的专业和年龄结构得到有效改善。
二、营造良好育才环境。坚持产业育人、平台育人,通过引进匀酒人才团队,加快产才融合平台建设,产业带动作用明显。带动发展了高粱产业。促进了匀酒产能提升。推动了企业升级转型。通过引进朱伟团队,添置先进的微机勾兑调味系统,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后,匀酒品牌影响力和客户满意度将显著提高。促进了匀酒厂与都匀市职业学校等合作建设人才培养基地、校外实践基地,全面开展产学研训合作,实现人才链条+产业链条的高度融合。
三、切实优化人才服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做好人才服务的“后半篇文章”。一是市领导带头走访“四化”人才代表,开展人才专项调研,研究出台《〈都匀市推进人才强市建设实施方案〉若干措施》、《都匀市深入实施“三个三”人才专项服务行动实施方案》等人才政策,压实人才工作责任,督促落实人才服务举措,解决人才实际问题。二是落实住房保障。在原有人才公寓房源的基础上,新增公租房39套。三是为子女入学保驾护航。在《都匀市2022年义务教育招生工作方案》中明确,招商引资对象、招引人才对象子女等符合政策有关规定的,由市教育局统筹优先安排就近入学。四是为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在匀酒厂挂牌人才培养基地、校外实践基地,在贵州新路电子公司挂牌都匀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地。今年以来,抽派干部成立驻企特派员,对重点企业建立专班服务,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五是主动作为不等不靠。全市各部门和关镇(乡、街道)主动靠前服务,为联系服务企业、辖区内企业落实好惠企政策,组织匀酒厂到茅台学院招聘酿酒技能人才,帮助培训企业职工,推荐高校毕业生见习,群策群力支持人才平台建设。
四、打造人才技工品牌。针对都匀毛尖茶产业人才和人才培养机制欠缺的短板,印发《‘都匀毛尖技工’系列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将都匀毛尖茶技能和专项能力培训,纳入市委组织部干部培训和人社局就业培训预算。市四家班子成员,涉农部门、文化旅游和招商部门、镇(乡、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带头参加茶叶审评技能培训,全市重点茶叶企业、合作社的法人带领行业人员参加茶园管护、茶叶加工专项能力提升培训。和贵州省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贵州都匀毛尖茶学院)合作,开发了“都匀毛尖技工”茶业审评、茶艺表演、茶叶加工等线上课程。开展都匀毛尖技工培训8期324人,开展茶类实用技术培训39期1313人次。通过加强冬季茶园管护,加大茶产业人才培训,毛尖茶全年采摘、全树利用的效果明显,实现了产量产值的“双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