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第一堂考试结束,各地高考作文题就会像雪花般铺天盖地传遍整个网络,为人们津津乐道,不论有没有亲历过高考——这个被称作是世上最公平的竞争机制——人们都会乐于用他们独有的方式参与其中,或调侃出卷老师,或为考生捉急,或回忆往昔,或淡淡自嘲。
不管你在哪里,不管你正在做着什么,高考两个字,总能轻易牵动你的一份神经。
我与高考,这是今年全国卷(三)的作文题目,为的是纪念四十年前恢复高考制度,同时也是在让考生把三年来的酸甜苦辣再完整捋过一遍。
因为恰巧堂妹今年面对就是这张试卷,看到考题的时候,我便特别留心了些。我与高考?我在想,若换作我答题,我会怎么写呢?
事实证明,即便我再不愿意承认,六年的时间也确实已经带走了许多东西,无论我再如何勉强,也很难再以当时人的心态去应对它。
时间终归让某些我们曾以为永远不会磨灭的记忆变淡了,甚至消失。
但是,正如我一直自我标榜的那样,我是个念旧的人,并且特别放不下高考,仿佛那是我人生当中最闪亮的一个拐点,后来我所做的一切选择,不过是顺着这个拐点往后,早就铺好的一条固定轨迹。
那些选择是好是坏,是对是错,现在且不必急着定论。而今我想记录的只是我与高考这件事情本身。
当初,高考结束以后,我也以为即将与其永远道别。那天考完英语,走出考场,当真有种大好山河一朝倾覆的空虚,脑袋空白而乏力,像是丢失了一件再也找不回来的东西。
我觉得有一个词特别能形容那种感受——怅然若失。是的,我不知道自己到底失去了什么,唯一能确定的就是,我一定失去了什么。
那年高考的成绩谈不上有多失常,不过肯定不是最好的状态。这也是我后来一直解不开的疙瘩之一。很多事情的确是这样,让你痛苦难耐的不是你不行,而是你本可以。
我到现在都还记得,分数出来的那个下午,我打电话给班主任,告诉他我的成绩,电话那头传来的第一句话不是恭喜,而是,呀,怎么会这样呢?我以为会更好呢!这句话脱口出来后他似乎才意识到不对,连忙又改口道,也不错也不错了。
后来他再说了些什么我都不太记得,紧紧攥着电话的我,脑海里不断萦绕着那声惊讶。那声惊讶,仿佛对我那已经无法改变的成绩单做了一个残忍无比的宣判——你失败了。
那件事情一直梗在我心中,即便已经过去很久,我仍是难以释怀,后来每当面临两难,拿不出足够勇气去做选择时,我都会忍不住去想,倘若当初没有遇到那件糟糕的事情,我现在是不是就不会站在这里,就不需要这么为难了?
即便理智告诉我,过去已无法改变,现实总会有许多阴差阳错,但我就是放不下。
那正好是六年前的今天,我坐在考场里,正在苦苦对付着理综试卷,我记得很清楚,那是化学的第一道大题,一道无机推理,一条恒温线正把我给死死困住,我猜到了前后所有答案,却始终推不出中间过程,正确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五水硫酸铜的脱水过程,但我就是撞不进正确的口子。
真正糟糕的还不是这个,而是在我苦思不得的时候,不经意往旁边瞥了一眼。就是这一眼,我发现,其他人手边的铅笔都是学校专门配发的那支,但我拿的却不是。
考试前一天,我感觉配发的铅笔握着太软,于是让母亲去书店买了支看起来更结实的,此前的两堂考试,我都是用自己买的铅笔填涂答题卡。
这种铅笔填涂的答题卡会不会扫不进电脑?这个念头一起,便如野草般在胸口肆意蔓延,堵得人喘不过气来。
那时候我并不知道电脑阅卷的原理是什么,我只能往最坏的方向猜想。机器是不是只扫描那种专门的石墨粉?所以很可能我涂好的黑斑根本无法显示?
原本就已经钻进死胡同里的我,被这焦灼的念头折磨得痛苦不已,一想到此前数十分的选择题答案很可能全部归零,我感觉自己的脑袋突然重逾万钧。抱着这种几近绝望的心态,我拿起配发的铅笔和橡皮擦,把之前填好的所有理综选择题又重新涂了一遍。
现如今我已无法回忆起自己当时有多颓败,事实上,那种绝望的感觉也是难以言喻的,我唯一还能记起的就是,当时我眼眶很红,泪水应该是在直打转,眼前不是鲜红的答题卡,而是我坐在灯下的无数个枯寂夜晚,是我跨进校门的每一个冰冷清晨,以及,母亲守在门外的殷切目光。
我感到既惭愧又后悔,但又很清楚这怨不得任何人。那种明明痛苦到撕心裂肺却又没法发出任何声音的感觉,时至今日,仍让我无比心悸。
就这样,重新涂改后,我不得不再次硬着头皮去继续答题。除此之外,你再没有其他选择了。我一边做题一边在脑海中不断提醒自己。
我算不清自己花了多少时间重新涂改然后再次进入状态,反正,那道无机推理题我始终没能做出来,哪怕在做完所有题目后,我试图强忍着恶心去面对它,也是徒劳。甚至我感觉,那是个无边的黑洞,只要一去碰它,念头就会不自觉卷向铅笔的事情上去,令我难安。
在现在看来,我当时的想法极其幼稚可笑,但事实总是如此,真相总是如此,许许多多的错误都是一个极细微且极不可思议的念头引起的。不论事前事后你都可能觉得那不可理喻,但在某段特殊时期,它就是那么的至关重要。
考完理综以后,我回到家里,坦白告诉了家人这件事情,当时大家都很震惊,母亲甚至当即就给老板娘打电话询问,那种铅笔填涂的试卷会不会有问题。我坐在旁边,看着她反复确认,看着她慌乱和紧蹙的眉头,忽然想到,这时候她是不是也特别自责?
一想到这些,我又特别后悔起来,我突然特别看不起自己。不应该告诉他们这件事情的,我想。但我又没办法不说,因为如果不说出来,我感觉自己根本承受不了。
第二天早上,父亲悄悄拿回来一张潇湘晨报,像做贼一样,小心翼翼摊开在我面前,说,要不,对一下答案?
原本我并不想考完就对答案的,在之前的计划中,我和同学约定,要先痛快玩几天再说,虽然事实上大部分人都在第二天对过了答案。
考虑到遇见了意外情况,我也很想知道自己理综到底答得怎么样,所以那天早上,我还是忍不住去看答案了。
那天,我和父亲双双蹲在床前,像奉旨般缓缓打开报纸。沉默了很久以后,我抬起头。怎么样?父亲的目光闪亮到灼人。但我只能给出一个不太确定的答案,因为我确实对于后面写了些什么已经记不清了。很多地方,我只能根据答案及往常的经验去判断,自己当时能否得到正确结果。
还行吧。我把自己估算的分数告诉他们。那分数并不算太糟糕。看着他们如释重负的模样,我感觉有些安慰,又有些心酸。还是因为不甘心吧。但我已不能再对他们提起了,我很清楚,痛苦后悔也好,不甘遗憾也好,只有靠我自己去慢慢消化了。
等待分数出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期间父亲根据我的估分情况,给我计算了一个大致区间,然后开始计划填报志愿的事情。他在那本学校发的指导填报志愿的册子上划了一个又一个红圈,像个严谨治学的老学究一样,差点把书都翻烂,而我,则像个游手好闲的浪荡子,在外面四处劣玩。
他埋怨我对自己不负责,我则反驳说他过于心急,毕竟分数还没出来,太多未知,很可能现如今的准备是一场空。
当然,我在心里其实有了打算,我有特别想去的学校,不过我不敢说,的确不敢说,那些天里,我们都极有默契的没去提铅笔的事情,但事实就摆在那里,不论我愿不愿意面对,高考也不会让我重来了。
我应该是在6月24号下午知道成绩的。那天正好从长沙做完视力矫正手术,坐在返程的中巴车上,因为眼睛不能接触强光和电辐射,我全程带着个白色眼罩。
那天下午,表哥帮我查好了分数,然后告诉父亲,大概是下午三四点钟的样子,太阳已经没那么有力,我靠在车椅上,猜想着自己的成绩,计划着,如果事情真如我想的那么糟糕,那我就把书本一卷复读去,考试结束以后,我一本书都没有丢,甚至连错题本和做过的试卷都还留着,为的就是防这万一。
父亲给我打电话过来的时候,母亲在旁边帮我接的,但她似乎不敢听,径直就把手机递到我耳边。
等待父亲开口应该只有几秒钟,但那似乎也很漫长,漫长到我忍不住去细数我和他的呼吸次数。大概是知道我已经准备好了,父亲忽然放开了他的嗓子,只有三个字,代表着分数的三个数字。
说完分数以后,他在那边好像轻轻笑了起来。我也笑了。那个分数,和我的估分只差一分。父亲笑着说,不管考得怎么样,估分还是很厉害嘛。是最厉害的一次。我提醒他。
那天下午,挂完电话以后,我重新靠回椅背。暖融融的阳光直打在脸上,我感到特别平静。好像自那一刻起,死死攥紧的拳头终于可以松开了一样,我什么都不想去想了。
我重重呼吸一声,在心里暗自说,圆满了。
再次回忆并且记录这些东西,我实际上已经能够比较平静了,那股萦绕在胸口的淡淡的遗憾或许永远都不会散去。但这正是高考弥足珍贵之所在,它能改变许多东西,甚至是我的人生轨迹,它也曾让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被遗憾煎熬得焦灼不已。
但是,对于我来说,我最在乎的还是自己做了哪些事情。我很骄傲,自己那些天可以为了一道题折腾到深夜,也很骄傲,很多很多个早晨,我第一个走进校门,第一个亮起教室的灯。
今天早上,堂妹给我打了个电话,那已经早上八点多了,她即将走进考场,去迎接第三场考试,很奇妙的是,也是理综。
接到她电话的时候,我正在忙工作上的事情,周围很多人,不过我还是以最快的速度把状态调整了过来。我知道在这么一个时间点给我打电话,她心情必然不怎么好。
我问她,是昨天没发挥好还是对今天的考试很没把握?她沉默了好一会儿。我让她大胆说。果然,她说两者都有。
堂妹今年是第二次参加高考,去年分数刚上一本线,最后只是被那个她视之鸡肋的第六志愿录取。于是,入学没多久,她就毅然决然的回家了。
顶着几乎所有人的反对,她说,我要重来。
重来的压力有多大,大概也只有亲历过的人才明白。所以过去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敢去主动联系她,生怕徒增其苦恼。幸好堂妹是个充满勇气的人,这将近一年的时间,她过得充实,且也的的确确获得了提升。
但我一直都觉得,不论这次与高考的战斗结果如何,她都是胜利者,因为她实实在在胜过了自己的彷徨与怯弱,她与高考来回博弈的勇气让人敬佩,那才是能让人骄傲许久的东西,最后的成绩单,不过是一份锦上添花的贺礼。
在昨天她走进考场前,我跟她说,愿你笔尖入套时,能有收刀归鞘般的骄傲。我甚至有种恍然错觉,似乎自己就站在她身边同她一起迎敌。
她前年刚上高三的时候,我们就一直保持着交流,因为对当年高考始终抱憾,我希望能帮她减小遗憾的可能,当然,还有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通过和她交流,我又可以找回一些特别美好的记忆。
她说昨天的数学没发挥好,现在状态有些糟糕,很担心会影响到接下来的考试。她说,我不能重来了,没机会了。
我一听这话心里就重重颤了一下,仿佛看见了她倔强坚持的样子,又好像看见了当初坐在考场里的自己。
我说,六年前我和你也一样,不过那时候我已经在理综考试的考场里了,当纷杂的念头挤压过来时,我也很绝望。但我们能做什么?昨天的事情已成事实,没办法改变了,唯一能做的,就是把精力都调整到眼下的考试上来,就像我当初几乎一边哭着一边重新涂改答卷一样,在没结束所有考试之前,我们只能用最笨的办法去直面它,哪怕考完英语出来,我们为了遗憾大哭一场都行,但就是不能提前溃败。
或许我的话有效果,又或许她本身早就想明白,只是希望借我的口说出来,我刚讲完这些,她的语气就变坚定了起来。我甚至能看到她在考场门口重重点头的模样。恩,我知道了,马上要考试了,回头再说。她匆匆挂断电话。我握着已经彻底安静下来的手机,有些空落落的。
这一天对于我来说很快,和过去很多个白天没有什么分别,但我知道,对于考场里的她来说,今天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在以可见的速度流逝的。除了她自己,没人能看见她世界中的时间的痕迹。
而我们,包括她父母在内,都只能在这外面等她。
等到晚上,堂妹给我发来消息,第一句话就是,我很遗憾。她说她晚上一回来就去对答案了,错了不少,很多都是不应该错的,并且还有几道题连她自己都不记得到底有没有写对。她说,才昨天考过的数学,她对自己填的答案就很模糊了。
在感慨高考于我们是如此相似的同时,我认真听完她对这次考试表现的分析,错误当然是不可避免的,失误也是,不过在我看来,她的失误并不是特别多,属于正常范围。
就是遗憾啊!她说,我本可以做得更好的,这真的很心疼。我当时就在心里想,这和我当初的想法简直一模一样。于是我让她估分,然后对比过去的考试成绩,我甚至拿起了她在去年高考前的成绩做对比,改变很大,至少同她估分比是这样子的。
不过我猜她肯定还是忐忑,担心最后结果出来会比预想的差,到时候该怎么去面对?毕竟,去年她选择重来的时候,那么多人反对,甚至在她心里,肯定不少人都在等着说,果然不出我所料。
正如她早上说的那样,我不能重来了,没机会了。不论做选择的时候有多决然,最后面对结果时,还是会忐忑不安。
说实话,我和她同样紧张,所以当她说让她自己再好好想一想的时候,我已经不知道该用什么话来劝慰。
你会考好?没那么糟糕?亦或是,理解万岁?
这些话,说出来都太苍白了。她当初选择重来一次,就是为了不留遗憾,而现在,遗憾再次难以避免的席卷而来。这让我不由想到,假如,当初成绩出来的时候,一切如我最开始猜测的那样,语文和数学的选择题全是零分,那我肯定连一本线都过不了。这样一想我才意识到,自己之所以还能接受那个结果,不过是因为结果并不太糟糕,不过是因为我仍有退路。
但她呢?她还有机会吗?
这个问题现在正苦苦为难着我,但我知道,最难过的肯定不是我,现在我唯一能做的,不过是对她说,高考有那么多可能,事情很可能不会太糟糕。
去年,她从学校回家之前和我通电话,那是在和自己及家人之间做了无数次争斗之后的事了。
她说,我花掉了所有勇气,就拼这唯一一次重来,不管结果如何,不管是不是会有遗憾,但至少,能再次参加高考这件事本身,已经让我没有遗憾了。
可是,我还是愿意用最大诚意期待着,我们收刀归鞘时,胜利的曙光正在升起。
青山青,少年少。
谁家儿郎刀在鞘?
感谢高考。
写在后面:
6月10日更新
今天早上,又和堂妹聊了一会儿,她还是不甘心,觉得世界很残酷。她说,说什么皇天不负有心人,全他妈鬼扯,即便自己那么努力的去准备了,忧惧的事情还是会发生。
我说,是啊,好运总很难兼顾到所有人。但,既然事实已经摆在面前,我们还是应该去正视、直面它。
正所谓,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们在遭遇挫折,困进死胡同里的时候,不应消极颓败,最应该做的还是,跳出来,从头到尾的审视一遍,然后再闷头扎进去,寻找下一个路口。
因为,困在原地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即便接受结果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我们还是要去做。
因为,我们没机会再重来,而走在前面的人,也没功夫等我们了。
王小波说,自发过程趋于熵增,自发人生一事无成。我们不能一直被命运推着走,既然感受到了它在幕后的力量,那就让自己更加坚强起来。
我对堂妹说,就算高考失利,那也还是让它过去吧,路还长,远方依旧在远方,我们要努力,去摘那颗依然遥不可及的星。
有生皆苦,我们要正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不论是幸福还是变故,大道三千,我只走一条,别丢了本心,去找一颗星星,属于你自己的,用毕生的精力去打扮好它,用你的学识,生活,工作,去一块一块垒出你的人生,而不应该在被石头砸了一下、两下后,就说不干了,虽然很疼,但那也是你的石头。
心路当然难走,我们都在慢慢熬,不过,既然已经选择要做一个斗志满满的人了,那就该风雨兼程,一猛遮百丑,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只要我们最后能抵达终点,谁管他是不是一路狼狈?
我很开心,也很自豪,昨天堂妹在看过我的文章以后,又重新拾起了勇气,她如今已经能堂堂正正的说一句,来路无可眷恋,值得努力的只有远方。
我想,这是我写下这文章以后的最大成就。
刚刚聊到最后,堂妹表示说还是肉疼,还是心痛。我觉得,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我也是啊,即便已经过去六年,苦涩的遗憾还是蛀在心间,或许,它甚至永远都会萦绕盘桓于胸口。但那又怎么样呢?
既然它不肯走,那就让它留在那儿,它是我们并不完美的某个阶段的一部分,是无法单独剥离的,否定了它,那便也否定了我们之前所做的一切,甚至可以说,也是否定了现在的我们。
没有什么事是有既定轨迹的,就像我也不知道,当年正常答题的我,最后会有着甚么结果,亦或是,重新来过的我,现在会坐在什么地方。
我只能把那当做,在另一个世界,另一个地方,有一个人,正替我顺着那条路走,而我祝福他。
我也相信,眼下我正在走的这条路,未必会有多差。
我感谢高考,也感谢那个还能给人重新再来一次的考试机制,但我不会徒羡他人。
因为,我也很棒啊!
感谢自己吧。
我们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