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琼院长在心理学生活化的课程中讲过,当孩子在学校犯错时,学习遇到难题了,玩手机等问题的流程时,父母如何和孩子沟通?除了前期非常重要的心理铺垫,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问问孩子是啥感受,怎么看待这件事的,有没有什么解决办法。
通过这一系列灵魂式的启发提问,引发孩子的多重思考,给予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利,这种启发式的沟通避免形成父母企图控制孩子的局面,避免让孩子觉得父母是居高临下的感觉,让孩子有自主选择的空间,提升孩子的自尊,把孩子每一次犯错都当作是提升孩子能力的机会,而不是收拾孩子的机会。
《内在动机》一书的作者提到过一个类似的案例:有个护士在去给患者输液的时候,结果忘把那个针管里的空气排出来。幸好被旁边的一个老护士发现了,及时制止。及时制止了以后,大家就讨论说:遇到这种情况,你该怎么样给这个护士做反馈?
有个专家马上站起来说:这个很容易,你要告诉她,这样进去的话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这种后果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最后对你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所以,你要小心。
有道理吗?肯定有道理,就是告诉她医学的后果,在工作当中的后果和对你本人的后果。所以,你要注意。
但是,这样真的够吗,真的合适吗?作者说,我们能不能够再深入地思考一下?假如你问一下这个护士:如果今天没发现这个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难道这个护士不知道吗?那个专家所说的,这个护士可能都说得出来。
所以,为什么不先问她一下,让她总结一下,让她想想以后会怎么办。这就叫作支持自主的方式提出批评。不是说我要控制你,你以后不能再这么做,而是我想听听你打算怎么做,你有什么样的想法。这叫作支持自主的方式提出批评。
给他一个选择的空间,他就更容易找到内部的动力去改善。
所以,要按照院长讲的流程去跟孩子沟通,注意自己起心动念,注意自己散发的包子味儿,注意沟通的氛围,注重教育时机,注重流程,注重心理环境建设,先和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再去“沟”,以达“通”的目的,而不是强行和孩子“沟”而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