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况下,金钱不会无缘无故地消失,也不会无缘无故地消失(首次发行和损坏除外),只会从一个人的口袋,转移到另一个人的口袋。
按理来说,只要保持正常交易和流通,我给你钱买回我需要的东西,然后你给我钱买回你想要的东西,只需要一个硬币,就可以让交易顺利循环下去,只是,这样做有个缺点——费时费人,要等上一手交割不说,如果中间有一个赌气不干了,后面的人就没法继续交易下去了。所以,一般情况下,有很多硬币在流通,这样老黄手就可以同时跟甲乙丙进行交易。
近几年常说的供应链、三角债、应收账款问题,其实就是因为疫情,不干的人太多了,都等着上一家给钱,然后再去付下一家,结果好几个中间环节不干了,钱与货就这么堵着形成恶性循环。在某些条件下,这是典型的通货紧缩。
商人都喜欢货如轮转。
那硬币是不是越多越好?这个得分情况,村子里就那么几口人,交易的次数也就那么几次,再多的钱也无法提高大家交易的次数,最大的可能是,原来交易一次只需要一个硬币,现在变成需要两个,看上去大家都赚多了一倍,但买回来的东西还是那么多,这叫通货膨胀。
但如果,村子里来了几个外地人或者本地出生了更多的人,交易规模变大了,自然就需要更多的硬币来支撑。
无论哪一种情况,每交易一次,都会有一个成交额,所有成交额累加可以认为是GDP的雏形。
由以上可知硬币(金钱)的重要性,现代文明以及离不开它,但金钱的价值却是在于购买商品的价值,这是由人类创造和认可的价值,在战乱、灾难面前,一叠钞票很多时候还不如一碗米饭重要,即便是和平时代,在涉及国家之间的政治博弈时,即使是正当的商业行为,金钱也不一定能实现其价值。(举个例子,芯片和光刻机是用钱就可以买回来的么。)
士农工商,为什么商排在最后?(和平年代和乱世的理由并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