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搬来了带着一儿一女的年轻夫妇。
这对夫妇身材高大,除了冬季都是穿运动服,颜色红蓝白绿,样式有长有短,令人羡慕。那个年代,人们的衣着颜色单调:灰白黑蓝外加军绿色。
他们是公司蓝球队的,运动服是发的,后背上印着公司名称。阿姨戴着眼镜,长得白白净净。叔叔浓眉大眼,直鼻阔嘴,典型的北方汉子。
我母亲常说:矮人高声。这对夫妻,个子高大,声音更大,尤其是叔叔,声音浑厚且有穿透力。自从他们搬进来,星期天他家的人川流不息,而且都是半大的孩子,因为叔叔会讲故事。
那是一个缺少书籍的年代,家里摆放的书大都是毛选和语录。夏天漫长的午后,烈日当空,即使树荫下刮过的也是热风。男孩子们聚到叔叔家,叔叔声若洪钟,口若悬河,故事如涛涛江水滚滚而来,孩子们自然听得流连忘返。
他们家的房门院门除了冬天,几乎每个星期天都是敞开着。偶尔关门闭户,就是蓝球队有比赛,他们去参加训练了。
邻居们背地里叫叔叔孩子王。到他家门口一喊,十有八九会蹿出一个半大孩子,一边出来一边嘟囔:喊什么呀,正听故事呢。喊人的一句:爱回不回,听故事能当饭你就去听吧。孩子一脸的不情愿地回家了。晚饭后又会聚拢到他家,直到他家要睡觉。
真正让孩子王扬名,是他“解救”了1号新搬来的大伯。
据他描述:我听到隔壁传来声音,开始没在意,以为他家来了孩子,孩子在哭闹。可后来一听,不对。这声音持续不断,还是一个调子,我就走到墙边听,哎呀,不是孩子,而且那声音里有2号两个字。
我再仔细听,还有救命啊,我想出事了,于是直奔1号,进了院子,里面的人在喊:我的弟弟2号,救命呀……这是在喊我呀。我冲进厨房,看到大哥躺在大屋的地上,旁边站着大嫂和她的三个儿子,见我进来,他们也不说话,直接出了门,大嫂扔下一句“酒疯子,别管他”也走了。
我一看,大哥在地上被绳子捆着,只有头能扭动。他还在叫着“我的弟弟……2号……救命呀……”(叔叔尖着嗓子模仿大伯的声音)我不能不管呀,大哥叫得那么可怜!我给他解了绳子,他还感谢我救了他。我一问才知道,大哥喝多了,在家发酒疯,大嫂受不了,带着儿子把他捆了起来……
这个故事在邻居中飞快地传播。以致于小孩子看到大伯骑着自行车下班回来,在他身后拖着长音儿喊“我的弟弟2号,救命呀”。大伯下车回过头来骂道:你们这群小王八羔子……做出支好车子追赶他们的样子,孩子们一哄而散。大伯笑眯眯地推着车子进了自家院子。
但这事激怒了大伯的女儿——女孩子们的孩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