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目前为止,我哪儿有过什么选择呀!完完全全地随波逐流,还觉得挺好的,哈哈!想想真是莫大的耻辱!
李笑来:很多人觉得,自己其实并没有选择。但真实的情况是,“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 当你随波逐流的时候,实际上你选择的是一种更为稳妥的生活方式。就像我们上周提及的那样,拒绝特立独行,这是你自己做出的选择。 “随波逐流”未必是错的。但是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你要认清自己在做选择的状况。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着重强调,脑子里的概念一定要清晰,不然可能连自己失去了什么都不知道。
思考:说中我的命脉。很多我不会选择的时候,我就交给时间,也就是不做选择,看时间会给我做出什么选择。我从来没想过不选择也是我做出来的选择。 我误以为,自己只要什么都不做,不主动选择,就不会出错。但实际上,当把“维持现状”也当作一个选项去考虑的时候,就会发现很多情况下,它并不是最优选择。
警惕,以后选择可分为:好的选择,坏的选择,不做选择。不做选择的结果是不可预知的,它可能是好的选择,可能是比坏的选择更坏……
遇事可以不做选择,但要有这个意识,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
别人给了我们一道题目,并且给了四个选项,我们就会默认把它当作选择题去做。 但实际上,如果你的元认知能力足够强的话,其实是有机会想到把它当做一道解答题去做的。 当碰到一个问题的时候,能够不急于埋头答题,而是先主动地跳出来去看待它,这才是我们锻炼元认知能力的根本目的。 不论是被别人“给出的条件”所限制,还是被自己的“以偏概全”所限制,都是我们要尽力摆脱的束缚。
思考:网上经常会有一些经典选择题,什么牛逼公司的面试题。如:假设你开车在路上遇到了三个人,一个是救死扶伤的医生,一个是你心慕已久的美女,一个是急需救治的病人。但是你的车只能载两个人,此时你会怎么办?
带任何一个,看起来都应该,但似乎都不是最佳选择。网上给出的一个答案被称为最佳选择:把车给医生,让他载着病人去医院,自己和美女等车。
好的答案是不被“给出的条件”所限制,不被自己的“以偏概全”所限制,摆脱了既定的束缚。
当碰到一个问题的时候,能够不急于埋头答题,而是先主动地跳出来去看待它。我就缺乏这种思维,就会埋头苦干,没有全局观,大局观。不知道怎么培养,总之意识到了就是好的啦。
十年之2018.11.26~2018.12.2 WK48 复盘
1、养生
跑步:3/3次总:20/16公里
突破10公里:1/1
1w步:4/3次
泡脚:3/3次
晚11点半睡觉:5/3次
早7点45起床:2/3次
2、修心
专注学习半小时7天
反思自己的注意力是否放在成长上并记录时间消耗7天
朗读:8/5次时长290 /200分钟
3、本周践行:
说不 0
总结:
1:总体很满意,10公里欢乐跑顺利完成。早睡也完成的很好。下周继续。
2:学习稳重求进,只是一碰上回家,人基本荒废。
3:践行的不好,有时候不是不会说不,而是没意识到。这个践行了两周,无收获,下周换一个践行。
20181202 星期日
1、奇葩说-2小时
2、看书-1小时
3、记录+复盘-1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