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话与画不是一回事,话是话,画是画。
话是听觉的,画是视觉的。话通过大脑可形成画,画通过大脑可变成话。话是抽象的,可变的,画是具像的,不变的。话不是画,画不是话。
文字虽然也是视觉的,但它不是画而是话,是用文字记录的话。
书法也是视觉的,但书法即不是话,也不是画,甚至在当今也不是文字了,而是文字的一种书写形式,如果算做艺术的话,那它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文字是记录和传递信息的符号,传递的信息可以是“无形"的,也可以是“有形"的,这个“形"是通过文字联想的,不是视觉的。无形是统一的,有形是不统一的。比如《哈姆雷特》,无形的统一都是“王子",有形的不统一是“什么样的王子"。这个有形在每个受众者那里都是不同的,所谓“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这个意思。
这也是文学和绘画的本质区别,同样都是塑造形象的艺术,文学的形象是作家通过文字符号传递给读者,至于读者通过大脑会想象出什么样的形象连作家本人都无法控制,所以才有了上面哪句经典,而莎士比亚的本意是“一千个哈姆雷特"吗?这可能就是文学艺术的魅力所在!
绘画不通过统一的文字符号传递信息,而是直接用独有的画面形象传递信息,这个形象可以是具像的也可以是抽象的,总之都是有形的。这个“形"是视觉的,不需要像文字传递那样去联想。每一位信息的受众者看到的是同样的独有形象,画到此也就完成了信息传递的任务。如果把这个信息用语言或是文字再次传递,那么这个阶段就又等同语言或文字传递了,因为虽然这个形象是独有的,但每个人的理解和传递不同,所得出的结果也不同。比如《蒙娜丽莎》,看过的人对它的感受和理解肯定是千差万别的,二次传递也会使“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蒙娜丽莎",这可能就和达芬奇的本意相差甚远。所以说,画是用来看的,不是用来说的。而绘画艺术的这种独有性也是它的价值所在!
文字本身不是信息,但在文字设计那里却是,这和书法一样。
和英文等文字一样,汉字也是传达信息的符号,但是汉字不同于字母,汉字是由形象发展而来,也就是说汉人祖先传达信息是通过画面的,这一点表面来看和看画差不多,其实是不同的,它们的本质区别在于目的性。
汉祖发明象形文字的目的不是为了单纯来欣赏这个“形",而是通过这个形来传递特有的信息,这个形本身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包括远古留下的部分岩画也是为了记录劳动结果用的。而另一部分岩画,比如有图腾和避邪用途的则和现在意义上的绘画是相似的,即这个“形"本身就具“目的性"。
君不见业内的理论高手大多不会画画,即便会画的,水平也没有其画论的高度,原因即在于此,画是画,论是论。而且画论越是高深,可能离画的本意越远,就越是一家之言,和别人的感受差距越大。而这又正是画论所追求的目标,这是个悖论。
诗歌的艺术特质和表征是什么?听觉艺术音乐的传递方式和效果又是怎样?电影是综合的艺术形式,最接地气又能达到一定高度,所以最有市场,但它却不能取代以上所提到的艺术形式。
该认识和思考的问题很多,慢慢来。
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