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文课堂“活”起来
课堂有预设,有生成,给生成留下足够多的空间。经得起课堂的“风浪”,敢于放手让学生多想多交流,不怕出错犯错,这是课堂的“放”。根据课堂中具体情况,结合自己的预设,把学生引到课堂核心知识点,这是课堂的“收”。“收”自如,才能让一节课灵动起来,“活”起来。磨课的过程中,有一版的课件做的非常细致,每一个重点的突破都体现在课件上。试课时,一节课拉着学生奔向设定好的路线。整堂课上的学生累,讲课的老师累,听课的老师更累。在之后的讲课中,我将尽最大努力去细读文本,全方位的读透文本。讲课过程中,不管学生的思路是飘到天边还是深潜海底,我们都要把他们有序的领回来,引至课文核心要点。
在《壶口瀑布》实际的课堂中,我课堂中“收”“放”能力亟需再提升。“活”课堂才是真正激发学生读文本、探究文本的兴趣,发挥他们学习主体作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二、语文课堂多些直观感知
初中阶段学生思维活动许多情况下还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直接支持,他们对直观形象材料的记忆要优于对抽象材料的记忆。因此,在课堂中我们要根据他们的认知发展特点给给他们提供具体可感的材料,帮助他们理解文本。其一,《壶口瀑布》课堂中,我结合学生的特点展示壶口瀑布的视频让他们感受瀑布,然后再进入文本细读。其二,《壶口瀑布》课堂中,引导学生各种方式的读去感受文本。在学生集体朗读的过程中,应该再进行细致的指导效果会更好。比如说分组朗读,男生读表现壶口瀑布雄壮美的部分,女生读表现壶口瀑布柔和美的部分。
三、语文课堂多些趣味
课堂教学中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起来,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授课。壶口瀑布是黄河上的一处胜景,雄壮美与柔和美兼具,刚与柔兼济。趣味点之一,美景动人心。借助多媒体,展现壶口瀑布的美丽壮观。趣味点二,借助学生自身的写作经历,来赏析《壶口瀑布》写作的独特。趣味点三,以简笔画的形式展示两种观景角度。在《壶口瀑布》实际课堂中,趣味点三让学生展示简笔画的过程不够出彩。两位同学画的思路清晰,画工很好,但都是用铅笔画的,给大家展示的时候后面同学没看清楚。因此,在学生创作简笔画时应提醒学生用彩色笔,让学生自己讲解自己的思路,这样能更好的帮助他们识记重点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