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是叶圣陶老先生以故事体裁来写关于国文的全体知识,写的又生动又周到,又都深入浅出。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作品分为三十二篇文章,每一章对应一个关于国文的知识,不但指点方法,并且着重训练。
针对国文的三种大困难;第一,无论是读是作,作者不容易感到实际的需要。第二,读的方面,往往只注重思想的获得而忽略语汇的扩展,字句的修饰,篇章的组织,声调的变化等。第三,作的方面,总想创作,又急于发表。
第一章写了鲁迅的秋夜,他对着这些景物,把自己的感想编织进去,便写了秋夜。景物是外面的经验,对景物的感想是内部的经验。外面的经验是差不多人人共同的,最容易明白的。内部的经验却看那时个人的心境的。
第二章写了方块字的词类活用,如登泰山记中说‘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烛’本来是名词这里用作动词。‘梦’本身是名词,‘梦见’里的梦却是动词,还有‘居’本是动词,在登泰山记中‘半山居雾若待然’里作为形容词出现。诸如此类的词类活用,都是因为地位而性质变化的尤其是文言文中,更要注意。
第三章写了题目和内容的联系,作文是应付实际需要的一件事情,犹如读书,算数一样。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不是遇见了题目,随便花言巧语写几句,就算对付过去了的事情,更应该知道在实际上的应用,一篇文字的题目往往是完篇之后才取定的;题目的大部分作用在于称说,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
第四章写了信的感情表达,信件往往是人表达事情或感情的联系工具。信要表达出来的感情不充分,让读信的人感受不到,就会让作者感到还有什么要说的,可不知道那些话是什么。特意的求深切,结果往往平平;有时无意说几句,写几句,重新回味,却是再深切不过的了
第五章写了读书不光要多还要有自己的选择,多读书是一件好事,但乱读书不但无益,并且有害。我们的闲暇时间有限,所以读书非力求经济不可。
第六章写了知与情意,我们的心的作用,普通心理学家分为知,情,意三种。知是知识,情是感情,意是意欲。对于一件事物,明白它是什么,与别的事物有什么关系,这是知的作用。对于一件事物,发生喜悦,愤怒或悲哀,这是情的作用,对于一件事物,要想把它怎样处置,这是意的作用。文字是心的表现,也可有三种分别,就是知的文,情的文,意的文。
文篇第一节当然可以先叙述现在发生的情形,可以尽量简单些,以便引起下文。
文心这本冷门佳作是叶圣陶老先生同另一位文学大师留给后人不可多得的文学财富,想推荐给大家,在我读的时候,像是在无垠沙漠行走的旅人,意外获得冰镇西瓜一样凉爽。文学是中华传承的宝库,现在人们生活节奏快,为了过上好日子顶着各种压力在人生路上拼命奔跑,不妨静下心来读读这本 文心 有时候慢下来往往是为了跑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