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亲爱的大朋友们,、小朋友们、男朋友们,女朋友们,大家好,今天自在菁菁又来给大家讲故事啦。
话说从前有个耍猴人带着一只聪明的猴子在街上表演节目。每当猴子不听话的时候,他就拿起一个装着花生米的透明瓶子晃两下,晃过之后,猴子就有了动力努力表演了。表演完,耍猴人拿出几粒赏给猴子,之后连盖不盖放在那里就忙别的事情去了。有人叫他盖上瓶子,他没有理会。结果众人就看着猴子将无盖的瓶滚来滚去,却没有弄出来一粒花生米。等到耍猴人来了,有人问他原因。他说:“这个瓶子口颈较小,靠拼命晃动是根本晃不出来花生米的,只有倒立过来才行。我虽然每天都用这个方法取出花生米喂小猴,可是因为它的眼晴只盯着花生米,根本不去学习取出来的方法,所以即使不盖上它也永远取不出来。”众人听后皆唏嘘不已。
亲爱的朋友们,读完这个故事,你是羡慕耍猴人的聪明还是同情弱小的猴子?耍猴人为什么那么自信的不盖瓶盖?小猴子为什么取不出花生米?
戴尔,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一书中曾经说过:你兴趣所在的地方,也就是你能力所在的地方。我给他稍加改动了一下:你的心在什么地方,你的能力就会在什么地方。
因为这个世界不是有权人的世界也不是有钱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
人和动物生性就有贪嗔痴的毛病,贪食贪财贪色等等,你的心在贪上,目光在贪上,能力也只能止步于此。你只能止步于此,很容易让人像抓住蛇的七寸一样,抓住你的七寸。耍猴人和猴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猴子因为贪食,心思全在花生米🥜上,视野狭窄到眼睛只能看到花生米,其他事物在他眼里毫无颜色,他这“七寸”被耍猴人看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所以“猴子们”一定要跳出来看一看,把目光放长远一些再长远一些。不能被眼前的蝇头小利蒙蔽了双眼。不要成为被别人戏耍的猴,让别人自信到连瓶盖都不用盖!
联想到了现实生活中像猴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比如我们看到的和听到的那些贪官都是被人许以钱财,许以名色等等,别人拿瓶子晃一晃,他们就急不可待地想吃眼前的这点“花生米”,最后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不得不卖力为人“表演”,为人牟利,徇私枉法,锒铛入狱这样的猴们少吗?等感觉被人耍了,一切都迟了。所以那些“猴们”醒醒吧,管好你的七寸吧。别贪!别贪!别贪!贪,会让你眼盲!贪,会让你心盲!贪,会让你脑盲!
当然这个故事也可以站在别的角度去发挥比如:当你的劳动可以得到鱼时,你是想要鱼还是想要渔?比如打工仔,你是只想出卖劳动力挣钱,还是去跟老板去学习商业思维?……
本来还有许多话要说,有许多事例可以举,但是今天事情实在太多太累了,好抱歉啊。我就暂且不说了吧,先来常规做一个思维训练以加深记忆吧。
《猴子和花生米》思维训练:
1、你认为“花生米”代表的是什么?
成人的: 名利权色,劳动报酬
孩子的: 名次成绩,工作就业
2、为什么眼睛越盯着“花生米”反而越得不到“花生米”呢?
越盯视野越局限,思维越狭隘。
太贪食,只想尽快吃到“花生米”,却不顾取“花生米”之道
3、你认为得到“花生米”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自然规律,疱丁解牛
4、反思一下自己身上有没有故事中猴子的影子?如果有该如何去改变?
不可避免的会有。
太想让孩子成才了,和他讲了好多名人的故事,却忘记了以身作则,父母的榜样才是最好的教育。
5、本故事对你的启发有哪些?
不做“猴”,不“贪食”,只盯“花生米”只会一叶障目,要放大自己的格局,学会破圈。
不但会吃鱼,更要会渔。
不做耍猴人,抓住别人的七寸不放。有友如此,我自当提醒。
每日以此故事自省吾身。
插入三个朋友的优秀作业,以供参考学习。
亲爱的朋友,你有什么看法,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探讨探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