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在上班,先生发来消息告诉我杨绛先生去世了,并嘱咐我应该写篇文章悼念。我心想,我有什么资格。
想了想,读过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写在人生边上》,分别是她92岁、96岁时的作品。当时写读书笔记的习惯还没养成,读书时内心具体的波澜已经记不清楚,但是知晓了世界上有这样一种人生:有一种人虽文弱却能扛得住最苦的命运,因为内心的“定”,无论顺境逆境怡然自乐;有一批知识分子真的做得到“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唯一寻求的就是学问、修身,就是能够活得那么纯粹;有一种爱情真的就是灵魂的吸引,妻子、情人、朋友的身份集于一人,羡煞旁人。
当我的人生徐徐展开的时候,这一切都在冥冥中涓滴入海,给我力量和指引。攀登山峰的人会感恩路途中出现的每一块界碑,让你清楚你所处的位置,让你清楚你需要努力、可以努力的方向。决心攀登山峰的人还必须要知道顶峰在哪里,所谓“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才会从宁静中产生内心的力量和智慧。杨绛先生无疑是目前我所知晓的一座山顶。
杨绛先生晚年时曾对记者说:“最大的问题就是打扰特别多,尤其是电话太多,我真担心自己的时间是不是就这样被消耗掉。你能不能代我转达给那些想来采访或看望我的朋友们,杨绛谢谢他们的关心,但千万不要过来看我。你想,即使大家来了,就算同我聊了一天,又能怎么样?我们也不可能只凭这一天交谈就成了朋友吧,还是请大家给我留些时间吧,那样我写些文章出来,大家看到后就权当写给大家的一封信吧。”
有一种人的存在本身就已经是一种很好的指引,若还通过书籍让我们这样的普通人能够了解到他们的存在,这真的十分值得感恩。
杨绛先生说:“走好选择的路,别选择好走的路,你才能拥有真正的自己。”“人生一世,无非是认识自己,洗炼自己,自觉自愿地改造自己,除非甘心与禽兽无异。”但是这又谈何容易呢?幸而有前人指路。愿我们都能如杨绛先生那样“忍生活之苦,保天真之性”,能够在真才实学上多追求一些,在世事浮华上减免一些。
但愿中国早日实现新时代的文艺复兴,再出一批如杨绛先生这样的大师。为我们的子孙祈祷。祝福杨绛先生灵魂平静喜乐永生不朽。
PS:杨绛先生的爱人钱钟书为一代学者,学贯中西,无论他们的作品、他们的亲情还是爱情都值得我们去品味。可以找来作品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