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德十年》记录了作者季羡林1935年至1945年在德国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各方面的经历,而这十年正好奠定了季羡林先生的学术根基。作者开篇谈到了本无意撰写此类自传的内容,但在朋友的建议下,希望他不要过于“自私自利”,而是把他不寻常的独特经历留下来给年轻的知识分子一些启发。
十年的过程中季先生饱尝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祖国的抗日战争带来的苦难,但他乐观且孜孜以求,通过对师长、学长、友人、房东等的深情回忆,让我们更加了解季先生的成长过程,以及他饱满深情的家国情怀。
这本书的第一部分介绍了当年的社会背景-留学热,以及从山东到北平(现在的北京)、一路经过“满洲”、哈尔滨、西伯利亚、柏林,最终抵达他在德国前两年的学习生活的城市-哥廷根,整个的过程充满艰辛,但季先生也和我们描述了当年途径这些城市所接触的人们以及生活状况,让我们对那个历史年代有了更加直观的理解。
接下来季先生介绍了在选择学习研究方向过程中的故事,最终幸运找到了印度学的方向,并且非常痴迷于学习及研究,并且是他一辈子的
季先生还非常深情坦诚的回忆了在德国10年对母亲和祖国的思念,同时也包括对几位对他深远影响的老师、友人、房东、萍水相逢陌生人的回忆,每个人物栩栩如生的形象让我们认识了他们同时,也对于在德国、法国、瑞士、越南、香港这些地方的了解。
最后季先生又是一路艰辛的从德国回到了他日夜思念的祖国母亲的怀抱,继续他一生对东方语言事业的追求,同时培育了一大批后续人才,对祖国乃至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虽然我们和季先生生长在不同的年代,我们有了更好的环境以及条件,但我们还是非常值得学习季先生在苦难的环境下,对认定的研究方向坚定不移的投入一生去努力的刻苦精神,为我们今后的学习以及成长过程树立了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