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妹妹,我叫她小苕,12岁,高高瘦瘦,却没有与年龄和身高匹配的成熟度。每次我出远门回家,看着她又长高了一些,总感叹她又长大了,后来的谈话却给我一种错觉,仿佛这么多年除了身高年龄在增长,其他的并没有变化多少,她还是10年前那个小丫头,3岁,言语稚嫩,爱笑爱哭,世界简单而直接。
她一个人在家看电视,看到一个跟她同龄的孩子被父母丢弃,寄人篱下受尽委屈,于是自己在家哭到不能自已,我回家看到之后劝了好久才停下,觉得又可笑又可爱。隔壁叔叔家的小孩,4岁,却是小苕的完美玩伴,我以为以她那样的性格,跟这样小的孩子一起玩总该不会受委屈了吧,那个小魔头一样的男孩却好几次把她气到跺脚,生完气又一起玩,不记仇,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冬天的时候一家人一起泡脚,她盯着爸爸的脸看了好久,说:“老王,你的脸这么黑,是因为小时候巧克力吃多了么?”老王只好一脸无奈说那时候哪有什么巧克力可吃,见都没见过,几个人在热水的温暖里笑到不行。
晚上和小苕一起躲在被窝听音乐,她喜欢我手机里简单好学的歌,有一次听到宋东野的声音,她突然冒出这么一句话:“这个人的声音听的人想哭。”她说完看着我惊讶的眼神立马捂着被子笑了,我却莫名被打动。前不久过年的时候,有一天我们在卧室叠衣服,她在床上打滚:“姐姐,肚子好痛,我马上就要现出原形了!”我笑得肚子痛:“你原形是什么啊?”“是马啊!我不是属马么。”说完就把身子弓成马的形状,逗得我笑到停不下来。
她总是用这样的童真让我觉得熟悉而亲近,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一种担心也在我心里越长越大。今年秋天的时候小苕就要进中学部了,离开家进入一个全寄宿制学校。想到她终有一天也要学着一个人面对诺大的世界,我总是担心这样的天真会被伤害。然而却没有人能够代替她去成长,我知道总有一天她也会变得深沉变得小心翼翼,只是祈祷这个过程不会让她太辛苦。我计划着今年暑假带她去旅行一次,去看她一直想看却没有看到的大熊猫,纪念她的12岁:这是童年和青春接轨的地方。
我有一位老师,知天命的年纪,也算是看遍了人世繁华。在小镇做了一辈子的语文老师,去过人民大会堂在众多优秀教师里做代表发言,也去过贫苦的孩子家里用简单的话语燃起星星之火改变了某人的一生。
在我初中二年级之前他并不是我的老师,我第一次见他是初二的暑假,县城的私立学校到我家表示了各种好处和诱惑之后,母校的班主任去我家询问我的选择,那天他就是跟着我的班主任一起去的。一直都是班主任跟我说话,他只是笑,在我家里外走走看看,他跟我说的第一句话是:“你爸爸是不是叫×××?我上次到这里来你爸爸就像你这么大。”我看着他爽朗的笑,觉得很亲切。没想到后来开学他就成了我的语文老师。他总是在课堂上询问不同的见解,在表达意见的时候带着很深的情感和肯定的力量。他的嗓门很大,我被吓到过几次,后来就习惯了,下课去小卖部买零食被他碰到的时候他会打趣说:“买了几个棒棒糖?”上体育课跑800米跑到踉踉跄跄几乎步行,他老远也会喊一句:“再不跑快点就要不及格啦!”有一次数学考试,他是监考老师,想不出答案的女生咬着笔头苦思冥想,他忽然笑出声来,我惊讶他的孩子气竟这样肆无忌惮,却不知不觉中习以为常。考试失利的时候经过实验楼,他坐在雕塑面前对着我说:“你这次怎么搞的?”我看了看他,尴尬地笑,他笑的更大声了,那一刻我竟有点生气。我不知道在我眼里这个孩子气而特别的老师在别人眼里是什么样的,有一次在空间看到一位同学说起这个老师满是不解和厌恶,也许是他的大嗓门和大笑在某些时候伤害过十几岁孩子的心灵,大意粗糙的他却来不及抚慰那么多他所未知的敏感和单纯。
在他之后我再没遇到过这样的老师,可以那么没有距离地出现在学生身边,每一句话都像是出自一个普通朋友那样简单而直接。某些时候他甚至比十几岁的学生更具想象力和赤子之心。他带我去参加的颁奖典礼,主办方仓促地把证书和证书壳分别发送,回到学校我才发现我们忘记把证书拿回来,只拿了一个空空的证书壳,我还没来得及失落,他就笑着打趣我们的粗心,最后在他的感染下我慢慢觉得那真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这样的道理他教给我很多,在他自己都不知道的时候。我不知道一个人要忘却多少对名利的渴求和对生活的疲惫才能做到这样无牵无绊快乐洒脱。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开始喜欢所有有才华却不自知,活的简单而骄傲的人。
有一个我很喜欢的女生,小有名气,我喜欢看她写的东西,听她的声音。每次她给我的感觉像是调皮的小女孩,在自己的世界里开花下雪,而她徜徉其间或闻花香或踩脚印,简单美好,就算有人叫她她听见了,她回过头来看你,不对你笑也不会邀你加入,转过头就继续做她自己的事情了。当然,她在现实生活里并不是这个样子,这只是我对她和她的读者、她的听众之间的交流的形容。很多人说她的文字温暖,人却不尽其然,也有人因为多次想接近她没有得到理会而因此讨厌她贬斥她,她却依旧我行我素。
一开始的时候我也很喜欢她,是那种对她的生活状态的欣赏和发自内心地喜欢。也会去参与互动,希望得到她的回复哪怕只言片语。可是有了几次冷冰冰的回答之后,我开始失望并且重新审视这个让我觉得如此亲近却又那么遥远的女孩:她的文字写的都是自己的生活,新买的手镯,街角的书店,最多写写亲近的朋友;不关注新闻,不针对实事发表任何针对性的意见;她也从来不写爱情,她说爱情真是一个瞬息万变偏偏又因人而异的东西,最难描述;对于她的粉丝,她说,我只是个陌生人。她的话遥远而冰凉,却是最最真实而诚恳的,没有迎合任何人,随心而发,随性而收。所以我还是喜欢她,喜欢她的文字,喜欢她的声音。
看着她在她自己的世界活的简单而快乐,而我已经乐于当一个观众,不打扰,不亲近。这是我作为一个读者学会的宽容,我想也是她首先作为一个作者的宽容教会我的。
每个人随着时间慢慢成长,有了自己的经历,也形成了自己对这个世界独特的认识。有的人见识了苦难,有的人体会了幸福。不是所有经历过的画面都可以向别人描述,更何况,就算说了,真正能懂的人也寥寥可数吧。所以每次我遇到这些第一眼就让人印象深刻的人,我总是好奇他们身上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是什么练就了这样坦然平和的态度,使他们在平凡的琐碎的生活里,散发着光芒。他们不必像一本书用冗长的传记来告诉你一个道理,却可以像一朵花在某个转角散发幽香,每一个经过的人闻到芬芳心情会愉悦,却不必去追问这一朵花是怎样开出来的。
我很喜欢一个成语,叫“大智若愚”,越是拥有大智慧的人,就越是把一切看得透彻,所以才会那么坦然无累,不管发生什么、别人怎么说,他们总是听过就忘了,生活好像简单的只剩下每天早餐时候的阳光和午饭过后慵懒睡眠这样美好的事情,傍晚的时候说不定还会有点点星光,他们还可以唱一首歌看着万家灯火亮起等着锅里的饭菜煮熟什么的,对,像个孩子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