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家长有一个强大敌人,名为电子游戏。这是最大的原罪,是让孩子沉沦、成绩下降、不物正业的原因,恨不得用电子游戏揍上几遍,再活埋在水泥里,最后沉入马里亚纳海沟。这些想法恐怕曾存在于很多父母的心里,却没有想到“游戏为什么这么有吸引力?”。
有一个名词,名为“因果反馈”。我是从罗辑思维里听说的,听到这个词语后,解决了我很多的问题。
因果反馈方法,是指通过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反馈作用机制对过程进行控制,以达到特定目的的一种科学方法。换句话说,为了使控制过程按既定的目的运行,而使结果直接或间接地反作用于引起结果的原因,以便校正原因对结果的最初作用,循环往复,以此来保证系统在随机环境中的方向性和目的性。这是百度里的解释,说人话,就是做事后会反馈什么结果。不要小看这个反馈,这是猴子进化为人类的进化动力。因为火有很多作用,所以学会控制生火;因为吃熟食有很多好处,所以吃熟食。因为这个反馈从猴子时就刻入我们DNA的深处,所以它的作用是如此地强大,直今仍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行为。
回到电子游戏,为什么这么吸引人?因为里面有等级、有排名、有任务等等,这些全部都是因果反馈的表现,所以游戏者被DNA控制,沉迷在里面。只有设法断开这些反馈,才能真正隔断游戏瘾。不过,这个话题就此打住,以后再讨论,今天我想写的是,如何利用游戏的形式、利用因果反馈的原理,把现实转化成一个真实的游戏世界,让自己生活得更好。
游戏化现实,最早我是看小说才知道这个概念,曾流行过一段时间,制造出“游戏异界”这种小说分类。这类小说看完几本后,自己脑洞打开了,既然游戏化的现实这么吸引人,那自己能不能参照里面设定,对日程、工作游戏化呢?但失败了,因为时间过去很久,也没有留下记录,已经忘了具体的事项,有些可惜。然后去年开始第二次游戏化,因为看了几篇文章,介绍这种游戏化日程管理,再次充满动力。简单地分析下,原来自己的日志、待办事项、日程安排也是一种游戏化的原型。待办事项、日程安排就是游戏里一个个的任务,只要再增加奖励就行了。这次的游戏化持续了一个多月,很可惜,又一次失败了。
这次的失败对自己负面影响较大,失落、无用的情绪让自己有些自暴自弃,打乱了之前好不容易养成的规律的生活习惯。现在第三次游戏化,先对自己的失败进行总结,最后郁闷的发现,问题出现反馈的结果上。第一,得到奖励的时间过长,大多需要一个月左右;第二,奖励的东西对自己吸引力太小,动力不足。因此进行了改进,第一,完成任务得到奖励的时间不同,但至少要有一到两天;第二,设计一个“欲望清单”,记录一些想做的事和想要的东西,设定完成的要求。另外,我还设定了两套反馈机制,一个是任务固定奖励,奖励来自欲望清单;一个是任务完成后得到欲望币,用于购买欲望清单上的条目。最后,我思考再三,之前失败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自己的欲望太低了,本来认为是自己想要的奖励,几天冷静后却没有吸引力,所以游戏化失败也是必然的。这个问题我想不出什么真正的对策,只能边游戏化边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