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一种选择》:关于拖累症诊疗的唯一权威读物
爱是一种自信的选择,而不是卑微的讨好别人,拖累自己。
拖累症
现象
拖累症首次引起人们注意是在美国。心理咨询师在帮一些酗酒者成功戒酒后,发现了这些成功戒酒的酗酒者的家庭,在一年内都相继破裂了。原来,酗酒者在被酒精拖累的同时,他们的家人也受到酗酒者生活方式的拖累。他们彼此依存,形成了稳固的生活模式。一旦酗酒者不再酗酒,家人反而无法适应这种生活了。
定义
心理学上把这种“对某些人、事物或行为沉溺,进而被它们拖累”的情况,定义为一种全新的心理疾病——“拖累症”。
拖累症的5大表现
“拖累症”并不少见,那么如何诊断人们是否患上了拖累症?我们可以观察一个人是否有沉溺、否认、愤怒、过度的责任心与过度的情感依赖这几种情况,如果有,那么他很可能是患上了拖累症,因为这些正是“拖累症”的五种最主要的外在表现。
沉溺
沉溺某些人、事物和行为等:如酒精、工作、毒品等。
- 酗酒者
- 工作狂
否认
- 用否认来粉饰糟糕的现实;
- 潜意识的自我定罪。
如妻子看到丈夫有外遇,拖累症患者会否认这个事实,觉得只要否认现实,自己的痛苦就会消失,另外潜意识的会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自己有错才导致丈夫有外遇,如果自己做的更好一些,丈夫就不会出轨,她要为自己的不足接受惩罚等。
愤怒
- 极端:情绪阴晴不定
- 隐藏:压抑愤怒
- 消极挑衅
过度的责任心
- 老好人
过度的情感依赖
这里的情感可以是爱情、亲情和友情等。
正常的情感关系应该是互相依存、互相扶持。彼此之间都有成长和改变的空间。拖累症患者的情感关系是过度依赖的,完全取决于他人。
- 如何离开他,我完全过不好
- 要不是我父母,我肯定不会像今天这样
- 假如老公不再喝酒,我就不会这样生气了
拖累症的根源
作者认为,拖累症起源于原生家庭,如果原生家庭存在“积极虐待”、“消极虐待”、“情感乱伦”、 “孩子为父母未了的心愿而活”、 “贬低孩子的生命价值”这五种“虐待”问题,就会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没能储备充足的爱。这一点还可以用[[情感账户]]来解释。
而这种爱的缺失,会让人在成年后总想用什么来填补心中的缺口,所以特别容易沉溺于某些人、事物或行为,从而被这些人、事物或行为所拖累,患上“拖累症”。
积极虐待
可以理解为暴力虐待:殴打、凌辱、各种性骚扰等;还有言语暴力、呵斥等
消极虐待
可以理解为非暴力虐待:各种理由和接口,无法及时满足孩子爱的需求。如:太累了无法陪TA玩等。
结合[[非暴力沟通]],这些非暴力行为都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情感乱伦
父母关系不好,把情感依附到孩子身上。
孩子为父母未了的心愿而活
父母没有达成的心愿,要求孩子达成。
父母将无法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只会把孩子当成自己延续生命的工具。无法按照孩子的心愿健康成长。
贬低孩子的生命价值
- 你这么淘气,早知道就不生你了
- 不生你,我们就早离了
孩子的建议、想法等得不到相应的尊重,导致自我评价过低等。
如何摆脱拖累症
作者建议分为八个步骤来摆脱拖累症的困扰。
Step1:对自己的生活进行一次“考古挖掘”,诚实回忆童年往事。
Step2:梳理一张人际关系清单。列出包括过去和现在、所有对你的生活有显著影响的人。记录他们的个性特点、和你的相处模式等。
Step3:中止沉溺或远离沉溺媒介
Step4:向原生家庭说“再见”。财务和精神等独立。
Step5:彻底为过去悲伤。不要压抑自己的情绪。
Step6:建立起全新的自我认知。
Step7:拥抱新的生活
Step8:定期维修保养刚复原的心灵
自我管理/认知管理
相关:
- [[我的笔记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