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刚刚踏入工作岗位第三年的“菜鸟”老师,自己尚在不断充实学习的阶段,让我去谈自己的教学经验,其实是非常不合适的。我更愿意说这是一篇学习汇报,虽然是班门弄斧,但是能把自己教学中的一些拙见,与各位同仁一起分享交流,我还是深感荣幸。
从一开始的怯于讲课,到现在爱上讲课;从一开始被迫听课,到现在愿意多听多评,这就是我执教三年来的最大变化。论经验,其实我的经验是非常不足的,我的教学经验都是汲取于我听到的所有名师大家,以及我身边所有优秀的同事、前辈们的经验。
想要做一个好老师,一定要先学会做一个爱好学习的学生。当然,这个学习不是盲目的,首先去准备一节课,然后,邀请同事们过来听听课,然后提出自己的缺点和建议,这其实是为了认清自己,明白自己欠缺在哪里?只有知道病在哪儿,我们才能专项专治,保证药到病除。所以这是第一点,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哪里不行。
其次,发现问题之后,不要得过且过,一定要有不改正不罢休的架势。作为一个新老师,别人第一次听你的课,发现你很多问题,这个很正常。但如果第二次听你的课,依然问题那么多,那就是你的问题了。我们要做的,不是优秀,而是永远比上一次进步。
最后,不犯错的课堂就是好课堂吗?不犯错,只是代表你不再青涩,有了一定的经验,但那只是一个“差不多”的课堂,距离优秀的课堂,差的很远。那怎么样才能有打造一个优秀的高效的课堂呢?我就自己从教的语文学科,浅谈几条拙见: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个“全面”指的是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的各个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课堂时,要注意难易适中,一定要保证让全部同学都能够参与其中。而不是让有一些同学乐在其中,有一些同学冷眼旁观,另一些同学则是如看天书。这种断层式的课堂,是最最不能有的。最好是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层层深入,循序渐进,让学生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
另外教新班级时不要想着把什么都教给他,一定要等,等他们适应你的节奏,等他们熟悉你的方法。如果一开始就把苹果挂在天上,只会把他们一棒子打晕,让他们懒得理你。先把苹果放在他们的嘴边,再搁在桌子上,最后再挂在树上,一切都要慢慢来。
语文是一个非常庞大而繁杂的学科,绝对不仅仅是,教书识字,而是包括方方面面。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能力,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道德、思维方法、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的融合。这就提醒我们老师,一定要注重不断地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高科技的水平让我们的生活每一天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一届的学生甚至每一年遇到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都有很大的差异。学生越来越聪明,如果老师不努力,那就只能被学生鄙视和嫌弃。学生抛弃你去爱电脑和手机,也就再正常不过了,因为在他们心中,你还没有手机和电脑懂得多。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的能力(听、说、读、写)。在语文课堂上,一定要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与其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口干舌燥,机械性地去教,不如想办法教会学生怎么去学。听、说、读、写的能力,尽量都放在课堂上去训练,因为让学生脱离老师课下训练的话,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对于个别老师担心的课上时间不够,无法训练到听说读写的能力。这可能就是因为平常,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训练的不够。如果你经常在课下交给学生自己去预习,自己去合作,自己去探究,那么学生这个能力是在逐渐提高的,在课堂上去训练的话,其实并不会占用太多的时间。
到了三年级,字词部分最好交给他们自己预习,这样他们记忆也会比较深刻。如果个别地方学生做的不到位或者错的较多,老师可以稍微点拨一下,不用讲字词,就能节约了大量的课堂时间。
平时我还喜欢把略读课作为实验课,去交给学生。最开始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把它当成一篇阅读理解去完成,这样既能训练学生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水平。慢慢地让学生试着自己去提问题,让学生去做一个出卷人,然后找另外的学生来回答,把课堂完完全全的交给学生。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在很多人心中,语文课是一个枯燥的、乏味的、繁琐的、容易让人瞌睡的代名词。要想让学生爱上语文,首先就必须要改变语文课堂的乏味和枯燥。知识多,我们可以分块练;背诵多,我们可以小组pk;作者难记,我们可以拓展课外小故事;说明方法容易混,我们可以编顺口溜。
讲古代文章时,年代久远,学生不好理解,我就穿插历史故事,趣味侃史;讲现代文章时,播报时事新闻,让学生不是脱离文外,而是置身其中;讲自然科学类的文章时,让学生动手种植,学习观察探索;讲神话、童话故事时,开故事会,让学生自己去讲自己去学。
语文最没意思的,就是它每一篇文章,都有不同的知识点,很多很碎;但语文最有意思的也是每一篇文章,都有不同的写作背景、思想感情、人物形象,这也就让我们有了更多的创造空间,去设计与实践更多不同的教法。语文课堂要有趣味性,让学生能够跟文章没距离、跟老师没距离,让学生和老师一起,在语文课堂上开心地玩儿,在知识海洋里肆意地遨游。
另外就是改变语文作业的乏味与枯燥。孩子们一说起语文作业就是背背背、抄抄抄、写写写。就事论事,虽然我是语文老师,但是我必须承认:的确只有极少极少的人能从背课文、抄生字词语和写作文中得到乐趣。
为了让学生能够欣赏语文,爱上语文,我花费了很多的功夫,或者说搞了很多的花样。背不是单纯的背,而是有奖励,有输赢;抄不是单纯的复制,会背写的可以不抄,不会的才得多抄;作文,也不是直接写一大篇,让人一听就望而却步。而是先造句子,再练文段,最后才是由少变多,写整篇作文。
当然教无止境,我现在学到的、做到的,只是皮毛而已。其实,想让学生爱上语文,老师必须先得爱上语文,并且乐于去做、去提高自己。另外教无定法,我的方法不一定适合所有老师、所有班级。但只要我们所尝试的方法,是为了建设更加高效的课堂,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效率,那也是殊途同归。因此,多去做尝试,不要怕失败;多去搞创新,不要怕改变;多去学新知,不要怕乏累;多去做反思,不要怕批评。
人贵自知,我深知自己距离“名师”尚有十万八千里。然路漫漫其修远兮,只愿自己能不负初心,做一名永远有“活水”,永远在进步的“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