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这句话出自《奇葩说》——
柏邦妮:心里很苦的人,要多少甜才能填满啊。
马东:心里有很多苦的人,只要一丝甜就能填满。
心里很苦是什么样子呢?
大概就是前不久上映的电影《海蒂与爷爷》里爷爷的样子。
海蒂的爷爷在年轻时继承了家产却挥霍无度,导致家产败光,众叛亲离。
后来,爷爷进入了军营当兵,也有了自己的家庭。
再后来,儿子好不容易长大,取妻生女,眼看好不容易可以过上正常的生活。却不料做木匠的儿子在干活时被房梁砸到意外去世,儿媳妇受不了这个打击,一病不起,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便撒手人寰。
面对世事无常,爷爷心中异常悲苦,但村里人却认为他是祸根和瘟神,对他恶语相加。
双重打击之下 ,爷爷固执地一个人住进了深山,对这个世界树起了高高的藩篱,谁也不搭理。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从小父母双亡,让姨妈当累赘嫌弃的海蒂被送上山和爷爷一起生活后,却意外的成为了爷爷心中的那一丝甜。
海蒂纯真可爱,简陋的房屋,破旧的衣物,一点都不影响她脸上始终洋溢着的欢乐笑容。
爷爷的家虽然很简陋,但海蒂一点不嫌弃。她特别喜欢爷爷家堆满干草的阁楼,每天躺在干草堆 ,透过阁楼看着天空,数着星星就睡着了,简直像天堂一样。
每天出去放羊回来马上就能喝到爷爷刚刚挤的新鲜羊奶,觉得那是世界上最美味的大餐。
在海蒂的心里,和爷爷在一起的生活,就是快乐的;离开爷爷,就是苦涩的。海蒂的天性纯良,渐渐融化了爷爷冰冷的世界。
在海蒂的影响下,爷爷慢慢敞开了心扉,不再对外界封闭,开始了和村民的交流,甚至还主动修好了村里瞎眼奶奶摇摇欲坠的小木屋,村里的人们也逐渐改变了对爷爷的看法。
在影片最后,爷爷和海蒂帮助患病的富家小姐克拉拉恢复了健康,奇迹般地站了起来。克拉拉的家人为此对爷爷和海蒂感激不已。
爷爷牵着海蒂的手,沐浴在阿尔卑斯金色的阳光下,幸福地微笑着。
歌德说,谁要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他永远是个奴隶。
被生活的苦填满了大半生的爷爷,终于在人生的暮年被海蒂这一丝甜,化解了一生的怨。
二
年初国民大戏《都挺好》的热播,让扮演苏大强的老戏骨倪大红开启了“爆红”模式。
但很少有人知道,倪大红接演苏大强的幕后推手,是他所在东申未来经纪公司的老板陈坤。
是的,就是那个厂花陈坤。
如今的陈坤,事业版图早已不限影视演员了,影视投资、艺人经纪、电影监制、山下学堂,个个做得风生水起。
现在面对媒体采访的陈坤总是神采飞扬,自信满满,很难再把当初出道时最明显的标签“忧郁”和他联系起来了。
是的,今天身兼投资人、公司老板、私家学堂创始人、明星、演员身份的陈坤,在当初出道时,其实是一个敏感而自卑的人。
不夸张地说,陈坤是苦孩子出身。
年幼时父母离异,让陈坤在学校里备受同学歧视;
家里经济条件差,一家五口只能挤在只有8平米的房子里,还没有独立的卫生间;
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陈坤高中毕业以后放弃了读大学,选择打工补贴家用;
被恩师慧眼识英才推荐考进东方歌舞团,一个月200元的生活费还是捉襟见肘;
误打误撞考上北京电影学院,东拼西借才凑齐8000元学费,为了早日还债不得不去做歌厅夜场歌手。
可以说,在陈坤的求学时代,穷和困两个字一直在他身边如影相随,让他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得死死的,一点不愿意向旁人透露自己的苦。
而为陈坤的内心注入那一丝甜的,是友情。
陈坤拍摄的第一部电视剧是《像雾像雨又像风》,戏中搭档是周迅。
从此以后,在陈坤的生活中多了一个没有血缘的亲人。
当时已经在国内影坛崭露头角的周迅,不但在拍摄过程中特别照顾陈坤这个经验尚浅的新人,而且还把陈坤介绍引进了著名导演李少红创办的经纪公司。
这一举动,为陈坤后来在影视圈的良性发展提供了一个有专业保障的高端优质土壤。
而陈坤也由此开始了和周迅一发不可收拾的合作,从第一次合作的《像雾像雨又像风》到最近即将上映的《诗眼倦天涯》,两人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合作过10次,几乎部部都是是口碑之作。
而在生活中,两人也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关于与周迅的关系,陈坤曾经提到过一件事。
“有一天我喝多了心情特别郁闷,打电话给周迅,醉醺醺的对她大喊:‘你要出来,我现在很难过,你现在给我出来!'”
结果,大名鼎鼎的周迅就这么出来了。
陈坤后来回忆说:“我当时特别难过,趴在桌子桌子上说:’你知道吗?我的人生里没有朋友!‘周迅一句话也不说,只是像抚摸小狗一样抚摸着我,缓缓的很有节奏。”
有的时候,情绪崩溃的人最需要的不是说教,而是一个拥抱,一个不问理由的安抚。
这一点,周迅心里特别明白。
回顾这段经历时,陈坤说:“我一直相信在你心灵快要崩溃的时候,可以无条件的、第一时间的、不问理由的出现在你身边,给你抚慰和支撑的,就是你可以作为亲人的朋友。”
周迅就是这样的朋友。
培根说,友谊会使欢乐倍增,使悲痛锐减。
因为周迅这丝友情的甜,让陈坤前半辈子的苦都变成了事业稳步发展的基石。
顺便说一下,前文提到的陈坤的东申经纪公司和山下学堂是陈坤和周迅共同创办的。
三
前段时间,95岁的中国古典文学大师叶嘉莹先生向南开大学捐出了3568万元的毕生积蓄,一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大家都很好奇:叶嘉莹先生是一位什么样的人?为何要在人生高龄捐出那么多钱?
不看不知道,一看之下,很多人不但惊掉了下巴,也忍不住掉下了泪水。
现在的叶嘉莹先生荣誉等身——
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
是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客座教授
被授予了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的称号,是有史以来唯一一位中国古典文学院士,
获得过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终身成就奖
入选改革开放40年最具影响力的外国专家。
叶嘉莹先生的弟子遍布世界,蒋勋、席慕蓉、白先勇,都是她的学生,
叶嘉莹先生被公认为是海外传授中国古典文学时间最长、弟子最多、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华人女学者。
但是叶嘉莹先生的成长经历用命运多舛来形容一点不为过——
13岁,家乡北平沦陷,原本富足安宁的生活一下陷入兵荒马乱;
17岁,一向疼爱她的慈母撒手人寰,年少的叶嘉莹第一次刻骨体会到生离死别;
24岁,结婚成家,生活刚刚稳定,却陡然遭遇国内局势变更,随丈夫一路颠簸去到台湾;
在台湾的生活的18年,是叶嘉莹苦难生活里的特别篇章。
一开始丈夫莫名被抓,她和大女儿失去了生活依靠,不得不寄人篱下,四处谋生;
好不容易盼到丈夫被释放,原以为可以一家团聚,共享天伦,却不料丈夫因为冤狱经历而导致性格暴躁,动不动就是咆哮辱骂,家庭生活再没有恢复以往的平静。
45岁,带着一家人远赴加拿大教书,在英语口语零基础的状态下,靠着一页页的字典学会了用英文讲授中文古诗词;
52岁,眼看两个女儿纷纷出嫁自立门户,独自支撑家庭多年的叶嘉莹终于觉得可以安享晚年了,却不料从多伦多传来大女儿女婿双双车祸遇难的噩耗!
少年丧母,中年失夫,晚年丧女,人生三大不幸齐齐聚合,老天爷送来的生活的补药滋味简直不能再苦!
支撑着叶嘉莹一路走下去的那一丝甜,就是中国古典诗词。
出身书香门第的叶嘉莹从记事起就开始接触中国古典诗词,天资聪颖又刻苦努力,再加上父母的严格督导,小小年纪便能读诗词,写诗词。
“几度惊飞欲起难,晚风翻怯舞衣单。
三秋一觉庄生梦,满地新霜月乍寒”。
这首诗出之叶嘉莹先生诗集《秋蝶》,是叶嘉莹15岁时所作的一首小诗。字里行间里,既有少女的细腻的心思,也有对生命悲欢离合的人生初感悟。
大二时,叶嘉莹遇到了一位老师,叫顾随。顾先生教授的课是《唐宋诗》。
顾随先生毕业于北大英文系,国学修养极为高深。
叶嘉莹说:“听了顾先生的课以后,我就像一只困在黑屋子里的飞蝇,忽然间门窗被打开,一下子飞到外边。”
顾随先生成为了改变叶嘉莹命运的人。
自从听了顾随先生的诗词课,叶嘉莹觉得自己的世界里从此开拓了一片广阔的土壤,她决心将自己的整个生命投注到诗词中去,她要用尽一生的时间,将中华最宝贵的诗词文化传承下去。
同时,诗词也在叶嘉莹饱受生活摧残时给予了她巨大的精神力量。
在慈爱的母亲离世时,她写下了字字泣血的《哭母诗》——
瞻依犹是旧容颜,唤母千回总不还。
凄绝临棺无一语,漫将修短破天悭。
在诗词中寄托自己的无尽的哀思。
转蓬辞故土,离乱断香根。
已叹身无托,翻惊祸有门。
覆盆天莫问,落井世谁援。
剩抚怀中女,深宵忍泪吞。
这首1950年的诗作《转蓬》,是叶嘉莹在丈夫入狱之后,不得已寄人篱下的真实人生写照。
结褵犹未经三载,忍见双飞比翼亡。
检点嫁衣随火葬,阿娘空有泪千行。
晚年丧女的叶嘉莹,在这首《哭女诗》里留下了身为母亲太多的婉惜和留念。
中国古典诗词,支撑着叶嘉莹度过了人生的阴霾。不但成为了填满一生苦难的叶嘉莹心里的那一丝甜,更成为了充盈叶嘉莹一生的巨大的精神力量!
经历了人生太多生离死别以后的叶嘉莹,最大的体会,就是要把余生所有的经历放进祖国的诗歌,让中国的诗歌文化发扬光大。
于是,从1978年起,叶嘉莹自费回国教书,在各所学校里讲中国古典诗词,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引起了巨大轰动。
现在,叶嘉莹先生已经定居南京。
为了鼓励学生们学习诗词,支持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的建设,叶嘉莹先生捐出了自己毕业的积蓄和稿费收入,这才有了前面提到的3568万元捐款的故事。
恩格斯说,有所作为是生活的最高境界。
很难想象,如果没有诗词力量的支撑,一生命运多舛的叶嘉莹先生该怎么捱过生命中一个又一个的严冬。
中国古典诗词的这一丝甜,让叶嘉莹先生一生的苦难都有了闪光的价值。既成就了一位诗词大家,也给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四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叫西西弗斯的人被施予了最严厉的惩戒。
西西弗斯被罚将一块必须用尽全力才能推动的圆形巨石,从山脚一路推至陡峭的山顶,四周是地狱灼热的烈焰在熊熊燃烧。
西西弗斯一旦有松懈,巨石便一刻不停的滚回山脚,一切必须从头再来。
当他用尽力气,好不容易将巨石推到山顶,自以为能得到片刻喘息。没想到无情的巨石又一次不可阻挡的轰隆隆的退回,原地如此这般周而复始,永无止息,
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那个西西弗斯,我们何尝不是背负着像他一样一块命定的圆形巨石,
所以,简·爱说:“人活着,就是为了含辛茹苦。”
我们也常常哀叹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但是,正如硬币拥有正反两面。如果没有品尝到很多很多苦,怎么能体会到生活中真正的甜?
尼采说,凡杀不死我的必使我强大。
心里很苦的人只需要一点点甜,就能把生活的滋味填满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