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话说:你的心很脆弱,你要经常安慰她!听彭小六的阅读课,我有种感觉是你的大脑很脆弱,你要学会哄着它。
古时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而今天,阅读是最廉价且最有性价比的学习方法。别人数年、数十年、甚至穷其一生得到的智慧,在一本书中倾囊相授。
同时阅读所带来的能力,是一种使用终身的技能,你不仅仅是了解一本书中的内容。更多的是一种对心智的提升和对看待问题能力的提升。
而在浮躁碎片化的时间中如何静下心来学习呢?
很多人在自我解脱没有时间、工作忙、读不下去等等借口,可是为什么工作那么忙还有时间玩手机,还有时间点赞朋友圈,还能发微博,刷剧看小说。归根到底还是阅读没有足够的兴趣,引起你所有注意。
为什么呢?六神说:都怪我们的大脑!
如何让你的大脑对阅读情有独钟呢?
1产生兴趣,形成习惯
如同个性鲜明的孩童,你要迎合他的心意,才能得到他的欢心。
大脑的本质是三层结构:爬虫脑、情绪脑、大脑皮层。
前两层如同小乌龟和大狮子是一个人的原始欲望,是自我的存在,他们会过滤到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对于不顺应本心的存在会产生畏惧和逃避,如何对阅读产生长久的兴趣关键就是让这两层脑产生兴趣。
从简单开始,引起兴趣,达成目标!
不要强制,要用巧妙的迎合来达到目的:哎呀,邀请你来做一件你特别感兴趣的事!这件事你一定喜欢!取代古板的布置作业,以免产生畏难情绪。
从简单开始,例如《红楼梦》很难,可以读插图版、详解版,甚至你可以读幼儿班、青少版啊,最后再去肯原著这本大部头。即使只有前面的两步,自己也会产生这样一种:我已经读完《红楼梦》,哎呦,自己真的很棒!为自己点个赞!发到朋友圈装个逼,得到点赞。如此这般互动下来,自己也就形成了阅读的习惯。
简而言之习惯养成就是:做一件事→得到奖赏→再做→再得到奖赏……形成习惯。
2记住所读
即使大脑产生这种兴趣,形成了阅读习惯,还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记不住!用不上!
为什么记不住?因为内存有限,不重要的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只会存在几秒钟要了解大脑的喜好,投其所好。
大脑偏爱简洁版:这就是为什么市面上重点词汇总是那么畅销,划重点是每个期末考生的最大期待。相对于长篇累牍的文章,自然是简洁的文字更容易记住。简洁就是重点!把重点内容重点记忆!
大脑偏爱图形:图形就是为了怕读者不理解而存在的。细枝末节理解不理解问题都不大,只有重点才需要理解。也就是说作者觉得观点特别重要时才会用图,方便读者理解。
大脑偏爱结构:这就不得不提到思维导图。对于小白来说,我读一本书本来就够费时费事了,你居然还要我去学思维导图。我觉的六哥有一个方法特别好,就是带着问题去读书。
比如我看完这本书的题目和目录有三个问题,带着这三个问题,我去看书。作者关于这三个问题是如何解答的呢?然后各自分支,成为了一个结构化的思维导图。
3走得更远的后备力量
产生兴趣,能够记住之后呢?时间又是一大问题,如何让日理万机的你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读书呢?
精力
在《为什么精英都是时间控》一书中,作者的观点是在最清醒的时间做事情。
每天下班后,工作忙的人身体已经累成狗,即使大脑想要学习,也拉不住身体想要休息的心!
把时间提到早上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用早起倒逼早睡,毕竟每天早上叫醒你的不是闹钟!不是梦想!而是早睡!
每天早起半个小时就能看完一章书,在这半个小时里不会有人打扰你,那些经常给你发消息的人可能还在睡眠中。一个番茄钟,屏蔽干扰,完成阅读。
专注力
小时候觉得三心二意,一心两用是一个很强大的能力。可以一边写作业一边看动画片。后来才知道能够三心二意的事情里,其中有一件肯定是下意识动作,也就是肌肉记忆。
如果你同时想做很多事情的话,你的原始脑就会遵从原始欲望,逃避所有任务,贪多嚼不烂。
最简单的工具就是番茄钟,就如同高中时 的下课铃,教室里没有时钟,在下课铃敲响之前都是这节课的时间,你只需要做一件事就是认真听讲。同样番茄钟响起之前,你只需要静下心来做这件事。一定不能碰手机!列出任务表,专注一件事!
记忆力
不要太相信你的大脑,毕竟他是那么不靠谱,你需要记下来,时常复习。利用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安排记忆时间。
我在医学院复习期末考试的时候曾经用过一段时间的记忆曲线,发现有一个问题:即使你会用记忆曲线,有些东西还是记不住,因为这些东西是书本的,是老师的,但不是你的。
内化才是更长久的记忆。赵周老师的拆书课中便签法也提到了这一点,提出问题,联系自身,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如何内化呢?教是最好的学,你在想办法教会别人的时候,你会考虑最多的就是怎么把一个知识点变成自己的,只有这样才能教会别人。毕竟你自己都不擅长怎么说服别人呢?
我的书架上有很多神明,更好的阅读法,读更多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