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腾讯微博的时候,我看到这样的一则令人震惊的新闻:一个女孩被父亲强行仰面绑在摩托车车尾大哭不止,原因是女孩不想上学,父亲一时意气才以这种偏激的行为强迫孩子上学。
有一些家长认为,虽然这父亲的行为确实有些偏激,但这是为孩子好,作为孩子的首要任务就是应该好好接受教育,把书读好。孩子不思进取,就只能逼着孩子前进了。
但在我看来,说是为孩子好,殊不知这种强制的行为深深的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和心灵,孩子过的一点也不好。
对于家长,有一种错爱叫为孩子好。在当今社会,做家长的总喜欢说这句话“要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输什么也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兴趣班,也不管孩子是否真的喜欢,只是按照自己的喜好为孩子建立所谓的兴趣爱好。导致一些孩子越来越不喜欢学习,越学越不知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有的家长甚至不给孩子自己选择人生的权利,擅自帮他们选择,大到选择结婚对象,小到今天要穿什么衣服。结果有些人,一直活在父母安排好的生活里,不断的想逃离父母的“囚笼”中,不断的和父母发生争吵,结果亲子关系越处越糟糕。
在微电影《3分钟》里面有这样一个经典画面:一个女乘务员在某个车站停靠的3分钟里终于见到自己天天挂念的儿子,抑制不住内心的欢喜,有很多话想对儿子说。儿子见到日思夜想的妈妈,没有给妈妈一句问候或者拥抱,只是呆呆地在背她曾在乎的乘法口诀。背到结束后,乘务员只能留着痛苦的泪水,挥手向儿子说再见。
这种场景就是因为妈妈过度注重儿子的学习而忽视亲情的后果。因为过度注重孩子的学习而忽略亲情的本质,再怎么有感情的亲人也会变得似陌生人。
在《我不喜欢这世界,我只喜欢你》里面有这样一段引人深思的提问:为什么这么多的家长热衷于把孩子训练成一个车间出产的标准产品,为此不惜牺牲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呢?
让我们来试想一下:当孩子不断努力,成为了家长心中理想的模样,20多岁的成年人,越来越不会安排自己生活,无论是选择什么,都要问家长的时候,那该是一种怎样的悲哀?
其实身为家长,如果真的想为孩子好,请让他学会独立,让他学会面对各种难题并尝试自己去解决;请让他学会感恩,感恩帮助他成长的那些阳光、雨露以及人们。让他成为他想要成为的样子,而不是家长们理想中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