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但春风似乎没有吹散笼罩在新消费头上的阴霾。
关于新消费的定义,坊间众说纷纭,不过我们可以脱口而出一堆耳熟能详的名字:元气森林、钟薛高、瑞幸咖啡、自嗨锅、认养一头牛、盒马鲜生、奈雪的茶......
谁也没想到,2021上半年,新消费市场还展现出方兴未艾的大好形势,资本火力全开;到了下半年,却毫无征兆地按下了“暂停键”,资本也开始“退缩”。
从火热到冷静、再到唱空、低谷,市场给新消费的时间只有短短两年。与此同时,新消费品牌“上市即巅峰”、喧闹后的“唱空”论调等争议此起彼伏。
在命运的十字路口,新消费品牌正在寻找自己的破局方式,如何从网红走向长红,未来又在哪里?
01
新消费的升温与降温
新消费有多火?据CBN Data统计,2020年共有550家机构投了470个新消费项目,平均每个项目投资金额达1.05亿元人民币。而烯牛数据显示,2021年的上半年消费投融资数量已经达到了333起,融资总额超过500亿元,比2020年全年的融资总额还要高。资本下场,身价倍长。喜茶估值高达600亿;牛肉面、烘焙店单店估值1个亿;M stand也在短期内估值暴涨,轻松破40亿元;文和友估值超过100亿元,整个新消费都疯狂了。然而,这样的势头并没有持续太久。
2021年上半年,新消费投融资一路高歌猛进,到7月投融资事件数量达到最高峰,融资金额高达148.98亿元。自此融资事件数量及金额开始下降,行业降温,后四个月融资状态表现平平。
与此同时,过分夸大的网红营销,同质化的产品问题,供应链环节短板、人力成本等问题暴露出来,让根基不稳的新消费品牌岌岌可危。
比如,号称轻食产品的田园主义面包所含能量比宣传的多出40%;几款高价雪糕都曾被查出标榜高档原料实际品质普通;喜茶、文和友、茶颜悦色等相继被曝裁员等等。
02
新消费的变化
长期来看,新消费是一个长坡厚雪的赛道,前期的野蛮成长,是不断积累和去劣存优的筛选过程。大浪淘沙之下,如“气泡水”元气森林、“自热火锅”自嗨锅、“新国货美妆”代表完美日记等优秀新消费品牌脱颖而出,在一定程度上占据了消费者心智。回顾这几年的新消费历程,我们可以看到新消费赛道正在发生的良性变化。
一开始,新消费就以年轻人为目标群体。在新消费浪潮下,网红快消品掏空了他们的钱包。随着这股风潮热度下降,年轻人的头脑逐渐冷静下来。
在疫情居家、俄乌冲突等形势影响下,年轻人感受到了生活的压力,在吃喝玩乐上开始趋于理性和“有度”,一杯30元的奶茶可能不再是精神的救赎,而是无效支出。同时,因品牌同质化、产品缺乏新意等问题,也让“回归理性”的年轻人不再那么痴迷于新消费,各大品牌开始寻找新的热点吸引消费者。
产品价值回归
在新消费的上半场,“新媒体(抖快知微小红书)+新渠道(社交/直播电商)+ 新产品(极致性价比)=新品牌”曾是新消费品牌奉为圭臬的营销准则,但在下半场,新品牌们认识到过度营销并不会帮助品牌找到消费者真实的需求,也留不住用户,从网红到长红,好产品才是关键。
事实上,新消费浪潮中许多酒水品牌凭借资本加持、网红营销实现从0到1的突围,但难以实现从1到10的突破,在泡沫消融时往往沦为重营销的“快餐生意”。就酒水行业而言,一杯与众不同的酒,一杯品质稳定的酒,能够经得住高标准化的检验,能够经得住消费者的味蕾考验,才是真正的好产品,品牌才不会被轻易替代。
品类多元化新消费品牌绝大多数是“造风”小能手,通常一个产品刚引爆,后续的产品已经在路上。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品牌给行业增加了品类的多样性,让曾经不为大家关注的品类走出了新天地。
在传统快消人眼中,一个品类如果没有普世口味,那它的销售天花板很容易看到。但在新消费浪潮中,产品是以特殊性而存在,一些特殊口味或者特殊地域的小品类产品反而火了起来,比如臭臭的螺蛳粉已经形成了百亿规模,三只松鼠中的坚果系列也成为品牌的招牌。
新消费的未来在哪里
新消费发展到现在,赛道已然进入下半场。上半场追求网红产品,下半场更聚焦长期主义。那么,回归新消费品牌的未来,聚焦长期主义需要注重哪些方面?
真正驱动消费的核心是什么呢?正确的答案就只有一个:品牌。
一个简单的例子: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之间的盲测案例中,参与盲测的消费者普遍觉得百事可乐比可口可乐更好喝,更有趣的是,如果盲测之前告诉测试者喝的是可口可乐,那么喜欢可口可乐的比例为49%,如果不告诉,那么喜欢可口可乐的人只有29%。但可口可乐的销量在过去百年里始终远远超过百事。
同样的道理,星巴克一定不是全球咖啡做的最好的公司,宜家一定不是全球家具做的最好的公司,爱马仕一定不是包做的最好看的,百威一定不是啤酒做的最好喝的,但在同品类选择时,你一定会选择这些品牌的产品。
这就是品牌的价值,是影响用户消费决策的最根本因素,不是网红种草,不是专家推荐,不是低价诱惑,就是消费者简单直接的主动选择和信任。
而遗憾的是,在新消费的上半场,多数新消费品牌凭借线上爆款起家,吃到的是市场中的人口红利、营销红利、品类红利、审美红利等外增长驱动力,而非源于自身的品牌红利。甚至很多新消费并没有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大喊着成为下一个XXX,一味追求流量,转眼即灭,徒增笑柄。
在新消费上半场,许多新消费品牌为流量杀红了眼,但过分依赖营销的背后,供应链的短板也显现出来。由于缺乏供应链核心环节,品牌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竞争壁垒,导致了产品的同质化严重,品质稳定性差。2021年双十一后,三只松鼠食品质量问题登上微博热搜。消费者爆料坚果发霉,让三只松鼠的口碑一度下滑。在低度酒领域,品牌多是贴牌生产,一款低度酒走红,随之是大批量的跟风模仿,差异化的产品属性并不明显,消费者产生审美疲劳。元气森林曾受到其他饮品巨头的打压,合作的代工厂直接断掉了生产任务,使元气森林方面非常被动。于是元气森林开始自建工厂,与其相关的挑战者资本也投资了生产赤藓糖醇、甜菊糖和部分天然来源食品配料的公司,以减轻掣肘。
元气森林自建工厂
在未来发展中,新消费品牌一定要找拥有核心竞争力的超级供应链平台,实现市场洞察、产品研发和创新、组织生产、商品化调整等一系列环节,通过平台做好优质供应商的储备和供应链的精细管理,做好产品的差异化发展,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最终成就品牌价值的长期主义。
线上联合线下
新消费品牌在初期,大多是以线上为“试点”开始发展。但当新消费品牌发展到下一个阶段,线上联合线下将成为必然,而且要重仓线下渠道。
一方面,新消费品牌如果只做线上,体量太小,难以与线下品牌终极竞争;另一方面,在线上始终无法直接给消费者提供更为直接的体验。
对于多数快消品而言,线下渠道是主要消费触点。线下渠道带来的消费者粘性和提升用户品牌忠诚度的优势,是品牌后期进入存量市场阶段,防止客户流失、提高复购率的有效手段。新消费品牌的优势在线上用户,哪些线下终端的线上用户重叠度高,就有可能成为初期的主渠道。元气森林早期就是顺着连锁超市的精准渠道走,声名鹊起后,才进入大众渠道。
未来新消费品牌的发展一定是全渠道覆盖,但面临的问题也很直观,如果解决不了线上流量与线下渠道的结合难题,线上的优势就是空谈。
对于未来新消费品牌的发展,品牌、供应链、线上联通线下是建立自身壁垒的关键所在,至于如何塑造品牌,如何构建和选择供应链平台,如何去实现全渠道发展,后面我们会进行专题解析,这里不再赘述。
“所有的消费品都值得重新做一遍”,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好事,但对于消费品企业来讲,就是残酷的事实。接下来,必是新消费品牌的生死之战,或许未来5年内,将只会剩下1%的新消费品牌。
2022年,我们相信是新消费破局的一年,战斗才刚刚开始。
疫情之下的小酒馆如何逆风翻盘?
封城条件下如何做到酒馆持续有进账?
疫情当下,如何展示品牌的个性化发展?
面对后疫情时代的发展,酒馆要做好哪些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