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静静看完,你认为还是孩子的人,写的诗。
原文:
柔和的月光碎银般洒满大地
『诗/刘俐杉』
柔和的月光碎银般洒满大地
摇曳的风轻抚着缅栀花的脸庞
无边无垠的清幽闪烁着
像千万根针丝在大地上刺绣
精细地描绘着黛青的山,静默的水
花红柳绿的乌蒙,有无数纯净的露珠
在花瓣和叶片上跳舞
伴着习习的轻风,我被碎银般的
月光包裹,任身边的景物
卷着回忆回旋,任现在与曾经
相互交错,任轻风与明月
尽情抚摸。它们仿佛要洗尽
所有悲伤的颜色,任由熟悉和陌生
此起彼伏地涌上我的心头
天空,似乎承受不了过分深重的
蓝,连云朵也有些摇摇欲坠
柔和的月光碎银般洒满大地
像我银质的心布满了憧憬
-赏析-
文/落灯starlight
『诗境』
月光皎皎,悄悄地溜进夜里,在大地的海的涟漪里碎落满地,波光粼粼的,轻轻作响。微风像母亲一般爱抚着自己,悠然看见那深黛的山,潺潺的水。似乎,我还能听见幽幽的蛩音,听见树叶沙沙作响,但在习习的轻风下,一切都已在心中宁静。
夜,就像杯淡淡的茶,诗人将山水融入。那微微的苦涩,不禁将诗人的情感钩了出来。
忧伤和宁静,在习习的轻风里涌上心头,再随风散去;甜蜜与幸福,在柔和的月光下,沉淀心底。过去和现在,就像茶的苦涩,但细细品味后,只会越来越香。——
“看啊,月光将银质布满我的心,我品味着山水,正如我憧憬的未来。”
『优』
诗如流水般清顺。读着,似乎也能品味到这一杯淡淡的香茶,似乎也能在轻风与明月中洗尽所有悲伤的色彩。
夜里,诗人可不正是笔下宁静的大地,洁白的缅栀花?
在夜的宁静里,星星的闪烁,微微的虫声,都在无声无息中放大。诗人的情感也无限地放大。过去的都已过去,忧愁终会被微风吹散,美好的回忆将在月下沉淀。碎银般的月光像我银质般的心,可是我的心在月光下变得银质。愿,未来像这风景一般,银质。
『不足』
正如诗人的教师评语一般,这首诗的写景,优美得像一幅水墨画。但正是因为太像一幅“普通”的水墨画了,——这样的夜似乎何处都有(据说描绘的是会泽),便失了新意。
全诗宁静而美,像一杯淡淡的茶。淡淡的景,淡淡的情——似乎是为了全诗基调,情有些淡了。我不禁想起我曾写过的《期盼》——
绿叶,
红花,
风儿吹透了
春天。
烟雨中,
我摸了摸自己
灰黄的心。 ——《期盼》
虽是寥寥几笔,但我认为我将期盼、憧憬写浓了。
第三,“有无数纯净的露珠/在花瓣和叶片上跳舞”,觉得若改为——
有无数纯净的露珠
在花瓣和叶片上轻轻 滑过
确乎是比原诗更能突出动中的静。
最后便是这“天空,似乎承受不了过分深重的/蓝,连云朵也有些摇摇欲坠”,放在末端却有些牵强,天空和白云的“愁”会使结尾的憧憬表达不清。
尽管如此,诗人的文底依然可见,对自然的喜爱,对未来的憧憬,依然在字里行间浓浓地体现了出来。
此后,在青黛的山里,在静默的水里,在那缅栀花前,静静的,我依然记得——
柔和的月光碎银般洒满大地
像我银质的心布满了憧憬
后记:
诗,不分国界,不分年龄。骆宾王九岁作《鹅》,世代相诵;王维十五岁写下千古名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但对于现在中学生的诗,很少有人愿意去读,愿意去深读。谁人能真正懂得雏鸟飞翔的力量?
我愿对此书《全国中学生优秀诗歌作品选》作欣赏笔记,也是因为我是一名中学生,自然,中学生读中学生的诗更能体会到那一亩杳杳的心田。
闻一多说过:“无论怎样成功的艺术家,有他的长处,必有他的短处。”无论怎样好的诗(更是在中学生诗歌里),有它的长处,必有它的短处。
欣赏诗,是一种方法;找到诗的不足,也是一种锻炼。
对于诗的赏析,我会对优点和缺点都加以评论,全是自我的理解,自会有一些不正确的地方,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