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柜,是换季最让人头疼的主角,春夏秋冬的衣物、床品都得有个容身之地。在衣柜这个一亩三分地里,手心手背都是肉,有限空间和庞杂物品之间是一场无硝烟的“明争暗斗”。
人人都想衣柜不用换季,根据我们这些年的入户调研数据来看,实现这个理想需要空间和物品之间是相互匹配的,并不适用所有人,但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一套轻松换季的衣物收纳系统。
换季大作战第三篇,用四步法给衣柜减负扩容、 减少换季工程量。
相关阅读:
第1步:客观评估,衣柜够用吗?
巧妇有米才能下锅,衣物收纳也得有匹配的空间。
眼睛扫一遍衣柜,如果100%装满,是否容得下四季衣物?强调100%,因为很多柜体结构缺陷,有20%-30%的鸡肋空间被浪费,把这部分用足,能满足四季衣物收纳,那就具备了小换季甚至不换季的客观条件。
比如我们的客户L女士,她有一个2米衣柜和一个标准五斗柜,这两处加起来只够收纳当季衣物和床品,非当季衣物和床品储藏在床箱,这种情况必然得经历大换季的腾挪。
之所以先做评估,是要客观面对自家情况,放下“不换季”的执念,“减少工程量,轻松换季”同样是可以带来幸福感、值得去追求的小目标。
第2步:根据目标,适度清理衣物
完成第一步,小换季 or 大换季,答案自在心中。
即便是不换季的衣柜,物品仍然会有必要的新陈代谢需求,那些1-2年没穿过的、不合身、过时的、等瘦了再穿的衣物等是否还继续保留?
需要说明的是,收纳≠极简生活,我在很多公开课及文章中都提到过不支持盲目断舍离,所有“扔”的动作都是在清晰的决策下所做出的选择,只为让自己更了解自己,释放宝贵空间留给真正喜欢的物品,提高生活舒适指数。
第3步:优化衣柜,用足100%空间
一提到衣服收纳,很多人会先抱怨衣柜不够用、不好用,如果一味寻找外因,那将是无解。抱怨之前先按照第一步评估法自查:衣柜用足100%了吗?
有没有难用或者干脆用不上的区域?每一寸空间都花了真金白银,平白无故浪费还增加家务量,现在开始纠正这样的不合理现象吧。
理想的,可以被充分使用的衣橱空间长这样。
但是大多数情况下,衣柜如上图所示。
似乎太过简单的结构是对衣柜设计的一种侮辱,我们看到的多数定制衣柜/衣帽间充满莫名其妙的格子和配件,这也造成了20%-30%空间被浪费,谁用谁知道的郁闷。
如何拯救鸡肋衣柜空间?直接上案例。
这个男女主人共用的衣柜长2.1米,高2.4米,由大大小小格子构成。每个格子又高又大又深,最多用足50%;挂衣区本该最方便使用,移门和床头柜成了绊脚石。
装了四季衣物后空间绰绰有余,换季衣物藏在收纳箱里,男主人冬季去南方出差,或秋季去北方出差还得翻箱倒柜找非当季的衣服,相当不便。
从空间容量和衣物数量的匹配度来看,这可以是一个不用换季的衣柜,症结出在结构上。根据男女主人习惯,我们给出优化方案:
-拆掉部分隔板,增加黄金挂衣区
-选配合适抽屉,避开移门遮挡,让格子区域100%可用
-划分当季和非当季,将当季衣物留在靠卧室门近的位置,便于日常使用
-划分男女界限,集中男主人衣物,让不善家事的男性更容易遵守游戏规则
原本“先天不足”的衣柜经过优化,基本消除鸡肋空间。更重要的,男女主人的衣物、床品分类清晰,每个人都清楚自己拥有哪些物品、及物品定位。
常年感到缺衣少裤没鞋子的朋友,也许不是真缺,而是“看不到”,那些藏在收纳箱里的衣物从大脑记忆中自动消失了,只给心理留下一个“缺”的暗示。
男主人跨地理区域出差,自己可以轻松找到非当季衣物。女主人做换季时,路径也简单好记。
衣柜日常就是这样敞开半扇门的状态,移门不再碍事,无论拿取还是放回衣物都极为便利,也无须担心落灰。
优化衣柜的目的就是消除衣柜空间死角,让空间最大化可用。我们根据常见衣柜格局,从悬挂区、格子区、边角区三方面提供优化思路。
〉〉用足悬挂区
方法1:使用统一尺寸的薄型衣架,增加挂衣数量
相关阅读:《选对衣架,一米杆挂50件衣服》
方法2:挂衣时遵循从长到短顺序,提升衣服下方空间使用率
方法3:对于过高的悬挂区域,根据使用者身高可调整为上下双层挂衣区,如无法借助两侧柜板增加免钉挂杆,可在某宝找长挂钩实现多层挂衣
方法4:无法拆卸又特别鸡肋的裤架空间也可以很好被利用。比如不留空衣架在衣杆上,减少对挂衣区无意识浪费和占用
〉〉用足格子区域
方法1:对于格子多挂衣区少的衣柜,在柜体结构允许的条件下,可以考虑拆掉部分隔板/裤架,利用免钉撑杆增加悬挂区
方法2:腰部以下格子区域,选配合适的抽拉型道具,称之为抽屉式收纳法,从高度和深度上将空间用足
抽屉是现在比较常用的方法
格子之所以不好用,因为高处形成堆叠,深处有前方挡物,针对这两大问题可以灵活变通,并非只有抽屉这一唯一解决方案。如图所示,用文件盒分层、收纳篮DIY拉绳拉出深处衣物。
方法3:腰部以上格子区域,利用免钉隔板分层置物,从高度和深度上将空间用足的同时保证可视性
〉〉用足边角区域
方法1:衣柜门板内外侧也是不可忽视的收纳宝地,方便取放,用好了就是增加收纳黄金区域
只要五金件给力,拉门里外都可以发挥,里侧用挂杆、挂钩等收纳帽子、丝巾、领带等轻质小物,外侧用挂钩临时挂家居服或外套等
方法2:用尽柜体进深空间
进深(超过60cm)又高的挂衣空间,除了上下分区收纳,还可以内外分区的收纳方式,内外侧分别悬挂使用频率低和使用频率高的衣服。
方法3:犄角旮旯也能发挥
边角墙壁利用免钉撑杆、S钩或二者结合使用,给包、丝巾等小物找个家
第4步:选对工具,减轻换季工程量
受限于空间面积,即便将衣柜100%用足,可能也无法满足所有衣物和床品的收纳,必须借助于床箱、储藏间等。一年两次换季是个大工程,可以通过优化收纳方式减少每次腾挪的工程量。
我们总结,轻松换季的衣柜应该具备四大原则:
-空间界限分明
-衣物分类清晰
-换季路径最短
-换季动作最小
用一个格局并不友好的衣柜收纳来验证“轻松换季”的四大特点。
这也是一个男女主人共用的衣柜,长2米,高2.3米,基本满足四季衣物收纳,被子统一收在次卧床箱中。
男主:高频差旅人士,且地理区域跨度很大,正装和休闲装都不可缺。
女主:居家工作,日常以休闲装为主。
乍一看,挂衣区充足、抽屉多,没有太作妖的设计,实际硬伤只有使用者才能体会:四扇移门繁琐、抽屉过大,打开大号抽屉必须将四扇门全推到一侧,人性本懒,这让原本属于黄金区域的抽屉变成了鸡肋。
在这个案例里,我们给出的优化建议并没有大拆大改的动作,只是结合日常使用特点和省心省事的换季需求,借助工具调整了收纳布局。
〉〉空间界限分明
从使用者角度,将衣柜一分为二,男左女右,把离房门近的左侧分配给高频差旅的男主人。
〉〉衣物分类清晰
利用多抽屉的特点,将衣物按照不同类型进行明确分类。
〉〉换季路径最短
衣柜高处及被移门遮挡的大抽屉,使用麻烦,成了女主人非当季衣物的收纳地。换季时,只需与挂衣区域进行交换,无论路径还是动作都做到最小化。
〉〉换季动作最小
男主人衣物的换季原则与女主人大致相同,稍不同的是,男主人高频出差,季节感模糊,明确涉及换季的只有炎夏,所以干脆将夏季衣物收纳于专门抽屉,炎热来临只需将此抽屉交换到左侧位置。
一个小心机,女主人的两件长款衣服“抢占”了男主人地盘,用一个防尘袋作为“三八线”。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打造一个轻松换季的衣柜是有技巧可循的。
1.空间疆域清晰
多人共用衣柜时,疆域划分清楚,把最方便使用的空间分配给最不擅长收纳的人
2.衣物分类清晰
做好衣物分类,固定收纳位置,便于使用者共同养成“从哪拿,回哪去”的习惯
3.换季路径清晰
清晰当季与非当季衣物的交换路径,同类型衣物尽量点对点交换
4.衣物“化零为整”
这是一个名正言顺“偷懒”技巧,比如采用同款抽屉来收纳当季与非当季衣物,换季时,不用一件件衣服拣选,只需将抽屉“整个"交换位置
5.工具“化整为零”
同样是“懒得有理”技巧,避免重复劳动。很多家庭喜欢买超大号箱子,将换季衣物一股脑儿装进去,这是花费两遍精力:收的时候叠一遍,拿出来再叠一遍。隔了大半年根本记不住有哪些衣物,更别提搬运时对于体力的要求。
已经买了大容量收纳盒/箱也别懊悔,作为换季收纳容器,先用小型衣物袋先对衣物分类后再进行收纳。
如果准备购买收纳工具,针对非当季衣物收纳时,选择小型收纳箱/袋,收纳时对衣物进行分类,既方便突然升温或突然降温的季节找衣服,又不怕衣物压出褶皱。
选择床下空间适用的收纳工具时,遵循:易拿取(带轮)、易辨识(可视化管理或贴标签),衣物分类后存储。
床箱同理操作。
6.可视化管理
追求视觉效果而采用统一外观收纳盒,一定要做好标签化管理,避免出现找东西翻遍所有盒子/箱子的尴尬(有多少家庭矛盾是因找东西而起)
到这一篇为止,换季专题就告一段落啦,不知道这些方法对你是否有启发?
祝愿从此以后,每一次换季都轻轻松松平平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