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14.30: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14.31:
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14.32:
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
14.33:
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原 句 译 文
14.30 孔子说:“不担心别人不知道自己,只担心自己没有能力。”
14.31 孔子说:“不预先怀疑别人欺诈,不凭空臆想别人不诚信,却能先行察觉,这样的人才是贤者啊。”
14.32 微生亩对孔子说:“您为什么如此奔波忙碌呢?不是为了显示您的才辩吧?”孔子说:“我不敢显示我有才辩,只是这些人太顽固不化了,让人担忧。”
14.33 孔子说:“对于千里马不是称赞它的力气,而是要称赞它的品德。”
精 华 解 读
抑亦先觉者:事出反常必有妖
孔子讲上当受骗这件事,说:“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与人交往时,不提前预设对方使诈、不凭空臆想对方不讲诚信,在这样的前提下还能察觉出对方在骗你的人算得上有才能了。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上当受骗,一方面是警惕性不够,另一方面是在被骗时没意识到事件的不合理之处。骗局之所以为骗局,一定是存在不合理之处。
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在发现反常之处时要冷静分析,利用自己的常识去做出判断,千万记得对别人画下的“大饼”提高警惕。拒绝骗局,从思考开始。推荐你读《思考,快与慢》。
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才”“德”之争当选“德”。
孔子这里其实做了一个隐喻,以千里马来暗喻人。千里马值得称赞的并非是它能跑多远,而应当是它的德性,比如调良、温顺、坚毅等。从这个角度来考虑人,其实就成了“才”“德”之争。如果一个人德才不能兼备,那么宁肯选德,也不能选才。因为品性是基础,如果人的品性都无法获取别人的信任,那么他所做出的一切成果就都难以让人信服。 推荐你读《刻意练习》 。
感悟:
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我们每一位家长都有相同的困惑,培养孩子的时候,到底是先培养他的品格,还是培养他的学习成绩?
有的人会觉得孩子只要认真学习,家务活我都可以替他干,我甚至可以为他倒好洗脚水。
有的人觉得,孩子在学校里学习成绩很好,他就是很辛苦啊,那他冲我发脾气,我也可以忍了。
很多时候我们可能还会认为,学习好的孩子,他的品格自然而然会好。
当我们从新闻里看到,某大学生用他的专业知识下毒害死室友的时候,真的是后背发凉。
所以,当我们识人、用人、育人的时候,一定要先重视品德,否则,后患无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