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的非洲项目,前期在吃、住、行方面都很艰苦,大家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通过各种方式来解决实际困难。后来去的中国同胞多了,很多人看到商机,就开辟农场种菜,在首都附近大家就能吃上绿叶子菜了,可是项目上还是很难。大家就想办法从国内带来各种菜籽,铺上非洲特有的黑土,吃菜的问题就解决了,王大厨就是那个项目上的种菜能手。
王大厨名叫王小军,个子不高,有点驼背,老是理着差不多光头的发型,时常脸上都是笑容满面,让人看了很和善。第一次见他是在我才到贝拉没多久。有一天一个同事带着他从项目上来看伤,他的左腿上包着纱布,不知什么情况。同事介绍他叫王小军,是我们的厨师。问他怎么回事,他说被动物咬了,我就想着是被狗咬了。后来别的同事才说了他的奇葩经历,是被猴子咬了。事情是这样的,项目前期只有几个人在营地附近的村镇租了一个小旅馆的房子。旅馆的老板在院子里养了一些动物,有珍珠鸡、狗、羊、猫还有一只猴子,王厨有时候还给猴子也偶尔扔个香蕉啥的,大家相安无事,和平相处。有一天旅馆老板在院子里遇到王厨,就好奇地问他,听说中国人什么都吃,老板把院子里的各种动物都一一指了一遍,王厨都点头说吃,最后指到猴子的时候,他也机械地点点头。这时候猴子转过头看看他俩,貌似听懂了谈话。第二天,王厨吃过饭在院子里转悠,他走到猴子跟前向打个招呼,猴子在他走近的时候突然蹦起来抱着他的左腿张嘴咬了一口,把王厨疼得一蹦多高哇哇大叫。听到叫声的老板赶紧跑出来撵走了猴子,鲜血瞬间染红了王厨的左腿,同事也闻讯赶来吓了一跳。项目附近没有医院,给他简单包扎后找了车立即送往贝拉医院,在贝拉就遇到了我。
王厨很勤奋,走路都是小跑的样子,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想着办法给我们改善伙食。临建时我们住铁皮瓦房,外面是个也用铁皮瓦搭建的简易厨房。每天早上四点半开始就听到王厨在厨房里忙乎开了,一会切菜,一会揉面,各种声音成了我们的闹铃,不过久而久之“闹铃”也不管用了,我们照样鼾声如雷。为了解决吃菜问题,王厨让同事从国内带来了各种蔬菜种子,跟经理协商在院子里开辟了一大片菜地,从森林里的取土场拉来肥沃的黑土,把菜地分块,洒上不同的种子,每天去看看,有专门的黑老乡负责浇水施肥除草,很快种子就发芽,王厨看着这些菜开心地合不拢嘴。非洲天气热,蔬菜长得快,他和黑老乡经常在菜地里忙活。菜地就成了营地里一片独特的风景线,大家下班回来很多人都去菜地转悠,有人还会去“偷菜”,摘个黄瓜或者西红柿尝尝鲜,后来被王厨发现还进行了“警告”。蔬菜收获的时候,主营地压根吃不完,于是就经常给其他两个副营地和碎石场送菜。有了菜吃,王厨也想着法给我们做海鲜,他是陕西厨师,开始对海鲜不怎么熟悉,就在书上学,跟南方的同时打听做法,没过多久,各种美味的海鲜就上桌了。想想才到营地的时候,那会物资匮乏,好多人打摆子,最想吃的病号饭竟然是煮方便面打荷包蛋。很多人都想吃方便面,王厨负责保管,在万里之外想吃一包都难,在首都一包都十块钱。每次我打摆子的时候,王厨都给我多打一个荷包蛋,多年后我想起此事还特别感激。
除了给中方人员做饭,有时候项目上请南非白人监理吃饭,王厨也是挖空心思创新做菜。当地的菠萝很多,有一次请监理吃饭,他端上来两个大菠萝,我们都吃惊地看着他,监理问为啥吃饭弄菠萝上来,王厨笑而不答。后来打开菠萝上面的盖子才知道,一个是菠萝汤,一个是菠萝饭,白人监理眼睛都瞪得多大,赶紧让人拿来照相机拍照留念。每次请监理吃饭,王厨做的菜都是不重样,把中国各种美食都呈现出来,让老外们眼界大开,对中国美食赞不绝口。后来监理也请我们去吃饭,没吃都是烧烤,不是烤羊肉就是烤牛肉,要么就是烤五花肉,来回烤也烤不出花样,配上啤酒,简直是增肥的“美食”。有一次一道凉调松花蛋让他们惊奇不已,坚持认为那不是鸡蛋,说鸡蛋不是那个颜色和味道,不过他们竟然都喜欢松花蛋,吃完饭还让王厨送给他们每人一个做礼物。又过了一周,王厨晚上要给我们炖鸡汤,于是他发动他的两个帮厨一起和他抓我们养的土鸡,怎奈最后一只土鸡翅膀一张飞到简易板房上了,王厨搭上梯子亲自上房抓鸡,他和鸡在房上玩起了猫捉老鼠游戏。最后他看鸡停下了,一个猛虎扑食,结果是鸡飞了下来,王厨从房顶一下骨碌下来了,好在地上是松软的红土还没有水泥硬化,就这他的老腰疼了一周,可他还是每天还是坚持用手扶着腰给我们做饭,这让我们感动的不要不要的。
王厨在莫桑比克呆了两年多,后来又去了刚果金并且一直在那工作,2018年我去刚果金出差的时候又见到了王厨。那时的他已经满头白发,背更驼了,显得沧桑许多。相见以后我们都很激动,回想起多年前的情景让人感慨万千。转眼间他已经在非洲累计工作18年了,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非洲,他也有他的非洲故事,希望以后能再见到他,听听他更多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