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到那本《卡尔·威特的教育》之前,简单地接触过卢梭、洛克的教育思想。我倾向于认为孩子的自由应得到充分的尊重,不是谁赋予谁自由,那是他们本应得的。近期读到这四封信,温暖之余,有所反思。
严格意义来说,这几封信里,安妮宝贝和韩寒的两封,是对读者的讲述,而非对孩子的交流。最后一封,张伟先生的信,没有读完。
1.关于成熟
先说毕飞宇的,毕先生言及一个细节,当年他学会了抽烟,也许是虚荣心作祟。他的父亲发现他抽烟后,以火机为他点上了烟。他感到惭愧,感到这是某种形式的成人礼——虽然稍后即发现并非如此。
我猜想,毕先生的父亲在当时并没有过多的思索,他才是在行使一位父亲、一个男人的正确的所作所为。
那么,孩子从这封信里发觉什么呢?或许会有勇气的提炼,或许会有实在的教训,但应当理解,何为成熟,如何成熟。
2.关于温柔与自由
安妮宝贝的讲述中,提及她带孩子选香皂的情景。那是她的女儿主动表示的,想选一块香皂。她与她的母亲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这样的讲述中,让我感到是那么地不加造作,浑然天成。
安妮宝贝与孩子的互动多多,女儿选择白色铃兰花香的香皂,安妮说,回去洗白你的小手,女儿开心地帮她推购物车。
世间的景象是移动的,人们的感情也在悄悄生长。也许会有破灭和断绝的时刻,那时刻给人绝望和无奈,给人压抑和悲伤,但还有美好的事物和关系存在于他人的世界里,于是现实也不能说是多么不堪。
3.关于评判与认知
韩寒写的关于小野的故事,我先前读到过。她拍死了一只害虫,韩寒认为应告诉她不能非黑即白地辨别,最后变戏法般在埋葬飞蛾尸身的土层上树起一朵小花,善意地告诉小野,这么做才能安慰死去的飞蛾,以后也不能再二元对立地辨别事物。
从这三封“信”的讲述里,我感到家人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那是最初的和最深刻的关怀。
由是,我也想到自己的父母。许多时候,我无法再苛求他们的改变,却希望我以后能做到像三位父母这样的家人,如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