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这个词语完全是舶来品,从英语的Fans音译而来,最早火于湖南卫视的第一季“超级女声”,无数的粉丝,各种粉丝团,脑残粉,铁粉,钢粉,纷至沓来。
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做社群运营,包括了:拉粉,涨粉,灌水,内容运营,热点题材营销,QQ群维护,微信群生态;也带来了:僵尸粉,机器人,刷流量,积分墙,买用户。
最近参观了很多做社群运营的公司和团队,背景和地域覆盖精准,主要在互联网创业发达的城市:北京;还有的是做流量营销的发源地:厦门;还有来自微信生态的聚集地:广州。
工具五花八门,玩儿法层出不穷,之前O2O热和互金大热的时候,各种刷红包,羊毛党用的方法都传承了下来:虚拟机,板卡刷机,人工控制,机器人群管理,等等。在通证世界,还引入了大批在互联网时代没有影响到的人群,除了四十多,五十多岁的,还有六十岁往上的大爷大妈。他们可能都没有用过微信,刚刚入场频繁在问:哪里能够买到,怎么卖掉,哪里看盘等等入门级问题。
对于发行方而言,这些都是嫩绿的“韭菜”,就像完全不谙世事的少年,一脸懵懂地闯入了通证世界,他们普遍报以“交学费”的心态,“小赌怡情,大赌伤身”,适可而止是最好的选择。
现在的老韭菜甚至带头大哥们也多数是从这个阶段走出来的,通过各种大起大伏的历练,以一种“火中取栗”的冒险精神获得了今天的地位。看看股民发展史,看看早年间证券交易所大厅攒动的人头,大户室里坐的人来人走,同样代表了老一辈“韭菜”的发展史。区别只是,前者有监管,后者丛林法则;前者4小时X5天,后者7X24;前者开户方便,后者各种科学上网手段。唯一不变的就是“宝马”进去,自行车出来,别墅进去,单间出来。历史不断重复,对交易市场的痴迷和天生的赌性在锻造一批又一批的“铁粉”。
借用电影《羞羞的铁拳》中沈腾的桥段:你过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