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世界的文化遗产许许多多,都是传承了国家稀有文化的宝贵产物,长城也是其一。
长城是中国古代军事防御体系构造的魁宝,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长城是一道高大,坚固,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于监视近处敌人的一举一动。它不是一道单独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长城的建造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著名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是发生于首都镐京。起初的长城在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诸侯国争霸,互相防守。在秦国一统天下后,秦始皇开始连接和修缮长城,最终使它有了“万里长城”之称。之后最后一次修缮就是在明朝时期,人们大多数看到的长城就是在这时修建的。
秦始皇在修缮长城时动用了十几万老百姓,百姓们被抓去修缮长城,每天都累死累活的,有的则是直接累倒在了长城之上,尸骨就扔葬在了长城内。著名民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也是因此而来。由此可见长城的修建程度之大,难度之大。
长城主要分布于,河北,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黑龙江,新疆,河南,等15个省份。仅仅只是河北省境内的就长2000多千米,在陕西省也长达1800多千米。
这样的一座长城,传承了从春秋战国时期一直到明朝的种种事迹,终于,在1961年的三月,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紧接着在1987年12月,长城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足以见长城的伟大。
这就是长城,是中国的长城,是华夏民族的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