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用是与非去判断一件事的时候,会产生争议,往往人们的第一反应,是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从而产生一定的影响力,可能是对子女,可能是对家庭,可能是对环境,可能是对事业,可能是对工作,也可能是对自我学习及自我认知的一种表象,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力,而现象的根本,人们会以自我理解和惯性思维,从而得出自我认知事物的一个结论。
很少人能正在做到往多个方面去思考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是很少人能做到的,可能有时候你知道这种本质,但是无法用很好的语言能力去表达出来,语言能力的体现,是决定影响力的一种关键因素。
能力不一定是后天养成的,但是先天的因素已经确定了很多东西,例如:家庭、生长的环境、智商、情商。所以人们总是会认为,因为先天的不足,后天想要更多物质或者精神来充实自己,来完善自己,来满足自己,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而人为什么会这样,很早就有智者说过了,人天生就是有欲望的,而人很难克制自己的欲望。比如求知的欲望,爱情的欲望,证明的欲望,影响的欲望,如果人没有办法平衡自己的欲望将会非常可怕,烧杀抢掠,无法无天。所以古人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人们不希望看到不好的情况发生,所以人类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从而采取的一些必要的约束。
人们往往让希望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发生,但是往往希望自己认为好的事情发生的时候,不好的事情就会出现,事实胜于雄辩,身边发生的事情,太多能证明这一观点。
当人们用是与非,对与错,去来衡量一个人,就可能已经确定了现有的思考方式,和逻辑方式,往往不会去想为什么,因为对与错已经成了评判事物的标准。从而导致了惯性思维的形成,像很多人说的,大家都能有决定的权利,但是做决定相对于承担责任的话,往往可能会容易些,因为人选择和判断事物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必须做出相对于比较正确的决定。
虽然说写作有的时候想说明自己的观点,但是我现在的状态可能没有特别注重自己的观点,我这样的写作可能算文章,但是也可能不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做人做事的准则,所思所想可以写下来,但是凡是如果没有个约束力,可能会永远创作下去,因为人生不会因为一次写作而有太多的改变,但是他始终有一定的影响力。
没有百分之百的对与错,也没有完完全全的是与非,路可能因为种种原因不是自己选的,
但是有的时候却要自己去走完,路可能因为种种原因是自己选的,但是可能有的路走不完。
我们终究要走路,当为外界用好与不好去评价自己的时候,自己心里也要去作一个评价,因为这件事是你自己完成的。
选择了就不要后悔,决定了就不要轻易改变,成功与否那就看你自己怎么定义了。
署名:王铭湘 时间:2016年4月10日 1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