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早高峰,地铁里人出奇地多,挤了三趟地铁,才挤上八号线,每个人上车后的第一件事,都是找到一个可以站稳的立足点,然后拿起手机,盯着屏幕,一动不动。至于屏幕背后有什么,我突然萌生一丝出好奇心,我不由得抬起头以局外人的视角开始大量。
其中,有人看奇幻异能电子小说、有人看宫斗古装剧视频、有人看逗趣的韩国综艺节目、有人在聊天群发着大笑的表情但屏幕前一脸木然、有人不停地刷着朋友圈点着赞、有人忙不迭地在朋友圈里编辑新动态、还有人坐着打着瞌睡晃着脑袋。我收回视线,觉得这一幕好像成了我七八年前害怕会发生的模样,当时,大家在上下班的时候,表情疲惫,可是大部分时间空白还没有被别人占据,所以地铁里,人们虽然表情有些麻木,但是至少还有人抬头看看对面人的脸,或者扭头看看窗外的风景,也会有人拿着文学类的书细细地读,可是我当时只是个初出社会的小毛孩,在这些人脸上看到的已经是疲惫不堪。回过头来看,今天地铁里的人们的面孔,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们丝毫不觉得,自己的精力和时间,被大量的娱乐资讯、朋友圈动态、群聊八卦、无聊抱怨的短消息所占用,我们丝毫未发觉,智能手机的普及,给我们每个人套上了一个叫做马达的隐形装备。当我们想要停下来的时候,发现别人都戴着马达在各种资讯里游走地飞快,为了跟上这些人,我们不得不打开手机,刷着朋友圈,并且忍受着抖音小视频的群聊刷屏。这样的环境里,我们没有了个人时间,所有的时间都在被各种各样的商家所占用,我们有时候觉得自己有很多的隐私,但是当一条购物广告的推送跟你前一分钟还在浏览器里的搜索商品完全相关的时候,你才会猛然惊觉,自己的阅读习惯、消费习惯、行为习惯这些我们自认为的隐私,已经彻彻底底,被一个叫做大数据的东西,彻底暴露下空气之下。你自以为是自己在消费商品,殊不知,你的时间正在被商品(背后的商家)所消耗。
有人会说,我就喜欢这种便捷的生活方式,因为它给我带来了快感,是的,这些快感我相信一定是消费的刺激所造成的,会很有效,当然,也会很短暂,因为你不再敢一个人清净地待着了,你不再具备跟一个人面对面深入交流的能力了,你只会不断寻找新鲜的、刺激的、好玩的东西,去填补自己空虚的内心世界,因为那里,一片荒芜。如果连外在刺激都消失了,你可能就只能感觉到深深的无力,这份无力,来自于,你对自身存在感的缺失。这话说出来,可能过于绝对,我自然是不希望每个人都走入这种极端,但是,我们是不是正在被引导走上这样的极端呢?你现在能停下来,好好想想,并想明白,自己为什么会一直拿着手机,不肯放下吗?
我是个习惯性早上回复一些别人在我睡眠时间发来的短消息,我会告诉对方我昨天晚上十点已经休息了,然后才是回答相关问题。我其实并不清楚,在我的个人时间,尤其是睡眠时间里,不是太熟悉的人,因为一些在我看来不是特别紧急的事情,给我发短信打电话的心态和想法。但是我要明确告诉对方我的休息时间,其实就是为了提醒对方,你要尊重我的个人时间和空间,仅此而已。但是,这样的消息回复,对方往往有不能认可的,甚至有人会以质问的语气说,“你为什么这么晚才回复我?” 在这时,我总是不禁哑然失笑,好像是应该我先问“你为什么这么晚给我发消息罢?”
谈及尊重,我们常常说你要尊重老人、尊重长辈、尊重领导,可是我们往往忽略掉一个叫做平等的东西,如果论及尊重一个人的人格独立性、尊重一个人的选择自由、尊重一个人的私人空间和时间,这时候,才有平等在里面,不是因为你资历老、职位高、权力大、更富有,你才值得被尊重,我们每个人,不论处在什么样的位置上,只要身为一个人,就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而这份尊重,不仅仅是别人给你的,更是你自己给你自己的。说到这里,我想到零点有数咨询集团的副总裁冯曦在沙龙上说,作为一个创投圈的人的视角,你的未来由现在的你而定,而现在的你是不是有趣在当今社会变得尤其重要,有趣是一种丰富内涵的外延体现,这个品质不由你的财富而定、不由你的地位而定、也不由你的出生而定,而是由剥离掉这些光环的“你是谁”而定。不知道为什么会突然想到这段话,但是在我看来,这两者之间有异曲同工之妙。
说回我的习惯,回复完一些必须回复的重要信息后,我会把手机设为静音,然后打开电子书,找出我最近特别喜欢的书,开始津津有味地品读。其实书本身是不是经典著作并不要紧,每个人的每个阶段,都是最适合你的书,这些书可以打开你的思路、见识、广度,帮助你构建新的思维框架,甚至可以消除你一段时间里积累的疑惑,读书,是件坚持下来就会觉得越来越有意思的事,因为你看到后来,会发现每本好书之间,都存在某种隐形的关联。我个人偏爱文学,因为文学对人总是抱着第三者局外人的身份去描述,它不去评价不去批判,而只是去阐述现状和事实,这些事实,在我们固有的价值观里,可能会不理解会鄙夷会,但是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去尊重差异性,伊朗导演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对艺术和文学保持的中立态度,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人和物保持的不批判的态度,一直是我所敬重的,或许,这就是著名日本导演黑泽明,对其报以如此高评价与肯定的主要原因,没有任何偏见这一点,真的很难做到。可是,尊重的基础,其实就是这一点,不带任何偏见去看、去听、去感受。
另外,既然已经说到碎片化时间被无情占用,可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个人时间没有被充分尊重的体现之一。当然,这个可以通过自律和自制的方式加以管理,所以我推荐一个好的途径,就是减少海量的知识点的涉猎、筛选和阅读,而是从某几种好书开始。书名不不会推荐,因为我说过,书的好坏不由书本身决定,而由阅读者以及其所处的人生阶段所决定。书的好处是,它是成体系的,它不是零散的,它能帮你修建一个框架,这个框架可以帮助你,在你原有的思维的框架上做出调整。而我们平时关注的帖子,多半是零散的内容,只是知识的点,无法成为面,除非你花大量的时间去自己分析、归类和总结,然后才能行为一定的框架,这就是我,为什么对帖子报以少花时间,精选精读的态度的原因。不是说不要看帖,而是筛选的过程其实就是个非常耗费时间的过程,如果你已经有不错的渠道可以拿到最精华的内容,那我的关于书和帖子的对比,就对你来说没有意义了,你可以直接跳过此节。
有人说,深圳比上海多了一份活力,有人说,上海即将沦为杭州的后花园,我不知道这些说法是不是为了吸引眼球而取得危言耸听的标题,可是我内心隐隐觉得,这样的上海的模样,缺少了点什么,到底是什么?其实,我上个月去了一次广州,我看到地铁里的年轻人,一天班结束之后,没有烦躁和麻木的情绪,会那么明显地浮在脸上,也不会夸张到车厢里几乎每个人都捧着手机,放佛这里面藏着一切的答案。我不知道是不是我的观察过于片面,我还是希望我看到的,都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而已,这样,年轻人的未来,以及我们的社会文明的发展,就还会有希望。
希望尊重这个东西,在发展中的国家人民意识里,就开始逐步觉醒,我们的文化里有很多悠久古老而且至今适用的东西,比如老子、庄子的道家哲学、王阳明的心学,我们是否能够在取之精华的基础上,也多向欧洲的文明多多借鉴,看看活得“体面”的人们,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一生的?
在这里,只是想强调了一下,有尊重的基础,才会有体面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