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时看到了这样一个故事,相信会对你们有所启发,所以就撰文分享了。
故事是这样的,一位经济学家在飞机场和记者等飞机。闲来无事,他就翻阅手里刚淘到的新书,一边翻书一边和记者聊天。
翻到最后只剩下两本书还在手上,其他书被扔在座椅上,他对记者说“喜欢就拿走吧,不然就请帮我扔垃圾桶去”。
这些书显然都是被排除了的。
这个故事为什么这么让我在意呢?
因为里面体现了排除法的智慧。
唐老鸭教我投资的时候,说过:记住,投资这件事排除是第一位的,剩下的才是研究和持有。读财报是排除企业的第一步,深度研究是排除企业的第二步,直到无论如何也排除不了了,才说明这家企业是你能力圈内值得长期持有的企业。
我是一个很喜欢排除法的人。世界实在太大了,如果我们不能通过排除法筛选掉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情的话,最终我们会被拖垮,然后一事无成。
排除的反面是专注。排除掉不适合的,剩下的才是值得关注的。这样抓大放小,可以节约很多精力。
中国有五千多家上市公司,如果你没有一个排除标准,每家公司的财报都去读一遍,相对于每天都要至少阅读一本三国演义的阅读量。
根本不可能!
学习写作也是一样,只保留跟核心主题相关的,无关的全部大刀阔斧给他处理掉。
另外,就是不仅要删减掉无关的,还要删减掉那些难度不适合的。
假如我要开始健身。那么作为小白的我,除了小白难度的课程,其他课程都不应该去考虑。
否则我就不是在锻炼自己,而是在为难自己和伤害自己。
记得有一年的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记者发问:你们一直声称自己不懂互联网,不投科技股。但是现在科技股如日中天,你们为什么不拿一部分钱来投资科技股?
巴芒两位大神回答一致:很简单,因为科技股不是我们的菜。我们坚守自己的能力圈,研究自己喜欢的看得懂的标的就足够了。
我也是这个态度,不管是生活学习还是投资健身,我都认为应该排除多余的不适合的东西,然后再去关注最重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