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北的妈
提到“学英语”这三个字,你的脑海里出现的是什么?痛苦的背单词?像解开一道数学题一样做一道语法题?还是无休止的考级?
什么?你竟然让四岁的孩子学英语?没必要吧?他才多大?你是不是过于残忍?过于焦虑?我认识很多父母,一面在人前动辄振振有词“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一面遮遮掩掩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对于英语学习,因为受过应试教育的折磨,很多家长更是有着潜在复杂的抗拒心理。
有一次,带孩子参加一个英语机构组织的活动,现场大多是些3到6岁的小孩儿。一丁点大的孩子,落落大方站在台上,流利的英语脱口而出,个个眼神中闪耀着飞扬的自信。小北哥傻傻地站在原地,不知所措。别提说英语了,当时的他,恐怕连26个英文字母都没有认全。说实话,我被击中了。活动结束后,我佯装着像个没事人一样笑着和那些孩子的父母说再见。
那天,我明白了两个字:差距。
关于孩子的教育,我自认为不爱跟风,但是那次回到家后,认认真真想了三个问题。
英语到底有没有必要学?
不学会有什么后果?
如果要学,该怎样学?
后来,通过各种网上查询,资料翻阅,逐渐了解了当前国内幼儿英语启蒙的现状。于是决定:我要让孩子学英语。
套用一位坚持给孩子英语启蒙的妈妈的话。在这个越来越国际化的世界里,关于英语学习,我去做那么多,只是想放多几把未知的钥匙在你的手里,你去碰碰运气,开开不同的门,感受一下不同的风景。
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不必多说。重点介绍一下我和小北哥在学习这门语言时共同进步的经历。或许能给正在纠结的你一点点启示。
一年多以来,先后了解了安妮鲜花、汪琣珽、廖彩杏、盖兆泉等时下较流行的理念。总的来说,这些书无非就几点:原版绘本不可少,分级读物要选好,持之以恒是关键。还有一点也蛮重要,就是找准孩子的兴趣点,给他合适的资源。
从动画片开始吧。先后买了Peppa pig、Alphablocks、Maisy等原版DVD光盘。每天在上下学的路上在车载播放器上播放。介绍一下粉猪,太出名了,百看不厌。每集5分钟,适中的语速,精致的画面,搞笑幽默的亲子场景,神一般存在的猪猪吼吼声,别说小孩子了,就是对大人来说,也会一天的疲累和不快统统治愈。
粉猪第一季53集,小北哥看了半年的时间。后来,实在忍不住,我偷偷换了第二季。有时见他笑得前仰后合,真怀疑他听懂了没。实在是忍不住,怯怯地问了一句“这帮猪猪在干吗?”“Silly Mommy!”(妈妈别傻了)小朋友不屑的白了我一眼。后来,买了粉猪配套的英文打印书,偶而拿出来点读一本,情景对应,也不错。
除了动画片,还读了培生预备级和基础级、海尼曼GK级、牛津树1至2级。这些属于分级读物,内容涵盖广,语句重复性强,很适合初级启蒙的孩子。
重点说一下OxfordTree,也就是牛津树。有两个版本。一个版本故事性比较强,适合亲子共读。我选择了市面上大多数的版本。一个故事,一本书。围绕着一家五口人和一只狗狗展开。画风比较搞笑有趣。1至2级,一页,一句话。3级之后,故事情节多了起来。目前,小朋友已经看到了第5级。讲的是一把魔法钥匙将小孩子们带到了各种神奇的魔法世界的故事。小北哥从小好奇心较重。看过的书,很少回头再看。这是很不好的习惯。
如果经济上允许。原版绘本必不可少。分级读物毕竟有它的局限性。绘本才是真正了解英域文化,深入英语环境最佳的选择。两者互补。于是,断断续续,看了我妈妈、大卫、以及卡尔老爷爷等系列书。其中,廖彩杏系列读物只读了1至7周,集语句重复性、趣味性于一体,也是很不错的读物。后来借读了Maisy、小饼干Biscuit、Pete Cat等系列,也不错。
80后的父母,大都是哑巴英语。如果发音不好,不妨借助于各种APP资源和点读笔。可以先自己听几遍,然后再读给孩子听。很多时候,干脆拿点读笔和小朋友一起学习。手机下载了有道词典,遇到不会的,随时查起来。
市面上有很多的幼儿英语培训机构。也曾带着孩子去试听过几次,40分钟下来,无非就是掌握一两个句型和几个单词。一周一节课,学费动辄几千块大洋,远不如买些书回家,亲子共享来得实惠。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有一段时间,曾迷信书本,吃了很多盲从的亏。勒紧了裤腰带,咬着牙,照着专家开的书单买!一大堆的英语读物抱回家后,傻眼了,好多英语单词竟都不认识。于是,等晚上孩子睡了,偷偷地爬下床,翻开一本本小人儿书,一个词一个词地查字典从零开始。
常感叹,现在的孩子真幸福,只要有精力,有时间,不怕没有资源。这是我们这些70后,80后的父母小时候想都不敢想的。小时候,最好的读物,就是哥哥姐姐学过丢掉的语文课本。这一年多以来,貌似我的英文水平也提升不少。积累,来源于兴趣,更源于坚持。认准了,就不要怀疑。开始了,就不算很晚。兴许,因为你的努力,从此让孩子对这门语言产生了兴趣,在接下来二十几年的应试教育的学习生涯中,不至于像爸爸妈妈当年那样辛苦。
说到这,一阵脸红。有时候,断断续续,心生懈怠。有时候急功近利,心又太急。慢慢地,放平了心态,不过分强调输出,不苛求效果,相信细水长流,自会水到渠成。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小海绵,给足水分,他的内心就会充盈起来。走着走着,慢慢的,过滤了当初那种焦虑和急躁,就像一起读中文故事一样,看英文小故事书,对我们来说,竟也成了一种惬意的享受。
这篇文,写后迟迟不敢发,怕怡笑大方。毕竟,英语水平高的孩子多了去了,高手妈妈不在少数。小北哥在智力上一直属于那种不温不火的孩子,小北妈的英语水平更别提了,大学只勉强过了四级,出了校门便全部还给了老师。
之所以把这一年多的经历记录下来。或多或少,是想让这点微光,给仍在初期英语启蒙纠结的妈妈们点点启示。也想给自己和孩子一些鼓励。
更希望,好多年后,或清晨,或夜晚,和妈妈一起躲在被窝读书的情景,能刻在孩子的脑子里,成为彼此最温情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