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是富可敌国?是权势滔天?是闻名遐迩?还是流芳千古?李雪说:幸福的人生是内外价值的均衡。以下是李雪的诠释:
人的价值有两个衡量维度。一个是外在的社会价值。一个是内在的个体价值。社会价值指的是一个人跟其他人交换的价值,也就是他创造了多少可以交换的财富。比如马斯克的身家,就是人们认为马斯克未来能卖出的产品价值。社会价值也分为造蛋糕和切蛋糕 ,前者代表是创造电动汽车和廉价火箭的马斯克,后者代表有何鸿燊、宗庆后、李嘉诚等。前者给社会创造增量财富,没有他们,可能就没有这些价值被创造出来,或者推迟很久才会创造出来。而后者是站位权力瓜分蛋糕,没有他们也会有其他人做这些事情,他们只是权力的上位者,财富收割机。外在的社会价值大多是以财富衡量的,成败论英雄。当然,外在社会价值还包含外在精神价值,马斯克即便不再是世界首富,也可能是鼓舞着最多人的商界英雄。
内在的个体价值,以个体感受为标准衡量,内在感受到满足和愉悦就是价值。个体价值高低跟社会价值往往没有关系。比如一个人可能住在深山老林里自己修炼,几乎不参与社会交换,他的社会价值为零。但是他内在有着丰盛的体验,宁静愉悦,他的内在个体价值极高,因为他这辈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过着自己喜欢的生活。选择这种几乎不创造外在社会价值,只满足内在个体价值的生活方式,需要较强的精神力量,健康的身体,以及最好不要结婚生孩子,不背负对他人的责任。有丰盛内在价值的人,时常感受到丰盈的愉悦感。他们可能外在社会价值也很高,也可能很一般甚至很低。
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幸福程度,往往看社会里人们更多在意内在个体价值还是外在社会价值。当几乎90%的父母都只在乎孩子的外在社会价值:你必须学习好必须优秀,为此你童年活得多痛苦父母都不在意,这个社会肯定幸福感很低,很多人不愿意生孩子。当整个社会都只在乎外在价值,只用外在价值衡量人,那么就会造成同质化和内卷,不优秀不配活,好像只有万里挑一的人才配做人。社会人均收入不断提升,幸福感反而越来越低。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幸福的人生是内外价值的均衡:我以内在个体价值为基准,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同时创造对他人有益的财富用来交换,履行自己的必要责任,比如抚养孩子照顾老人,有余力的时候帮助值得帮助的弱者。这会让个体感受到幸福丰盈。如果屏蔽内在个体价值,完全把自己和家人当成实现外在社会价值的工具,那么这样的人生,也许在外人看来挺成功,但肯定不幸福,死的时候充满遗憾和后悔,因为房产证不能转世,只有丰盈的精神力量可以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