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宝贝儿》上映将近一个月了,吐槽的很多,但真正看过的好像很少,毕竟票房在那里放着。而且作为一部文艺片,《宝贝儿》的口碑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大多数人都给于了很低的评价。
绝大多数吐槽的人,都集中在了杨幂的演技上。从整体观影的角度来说,江萌的表现确实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地方。从头到尾一成不变的表情,很少有情绪的爆发。僵硬的动作,外加杨幂自身声音导致的语言虚弱无力,诸多过于尖锐的缺点,导致观众很容易出戏。
所以说,这次杨幂自毁形象的自我挑战之作,可以说是失败的。她注定没有办法像一众演技派一样,成为观众心中的宝贝儿。
从电影本身来说,属于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剧本有点像是为女主量身定制。影片整体的叙事的节奏处在一种压抑的状态,全程观影心里都不太好受。却又因为导演没有可以的去渲染悲剧,又不会那么的难受。影片所探讨的一些话题其实也是一个很难去解答的问题。弃婴、残疾儿童、收养孤儿等等。
用一种不歌颂也不批判的态度,仿佛只是在单纯的记录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故事,他们的存在。让影片有一种时代和环境被还原的现实质感,引出了导演想要跟大家讨论的问题。法理与人情,理智与情感,甚至生存与死亡。
江萌这个角色对于杨幂,个人感觉一如当年《功夫》里的哑女对于黄圣依。导演都明白演员本身的弱点,刻意的去弱化。然而不同的在于,杨幂本身的流量,她的热度,比当年的黄圣依高了可不止一个级别。以至于绝大多数观众,在电影甚至都没有上映的时候,就已经给电影打上了烂片的标签,一方面吐槽杨幂只会拍偶像剧,从来不愿意提升自己演技,另一方面又不愿意给她一个提升自己的,证明自己的机会,实在有点矫枉过正。
其实,如果观众真的走进影院,愿意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欣赏这部影片。这部家大嘴里的烂片,好像也没有那么烂。至少中规中矩,叙事明白,主题也很明确。
导演刘杰,他想要表现的是人的生存状态:面对体制约束,面对道德谴责,人会做出怎样的选择与改变,又如何与随之而来的后果共处。通过江萌的视角,把他的疑问,他的困惑完整的展现在了影片里。并且完整的给大家讲述了这样一群人,这样的一个故事。
这样带着问题的影片,想必本来就不会那么受到大家的关注。但如果主角不是杨幂,电影的评分是否也不会这么低?
也许是。
那么另一个问题又来了,如果不是杨幂,电影又会有多少人看呢?创作者心中的想说的是《宝贝儿》故事,可观众,只看到了杨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