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婴儿时期会发展出什么能力?
1、学会信任
一旦跟周围的人建立联系,儿童便开始培育信任。信任对于关系的形成很重要。
婴儿的需求若能得到主要看护者正确有效的 反馈,就会逐渐发展基本信任感——其核心的积极预期是她/她的生理和情感的需求将得到满足,并且可以依赖他人获得舒适与安全的环境。
2、形成安全依恋
形成安全依恋的能力同样源于最初的二人关系。依恋是在时空上联结一个人和某一特殊他人的持久深厚的情感纽带。
不安全依恋的类型:回避型、矛盾型、混乱型
3、发展对他人的认识
婴儿也会利用与主要看护者相处的经历来强化对于他人的情感和意象。在关爱和具有一惯性的养育条件下,随着前额叶的成熟,儿童开始在内心刻画对给予他们帮助的主要看护者的印象,认识到即使看不到主要看护者,他们也没有消失,而是独立地、永久地2存在着,这种能力叫客体恒常性。
大约两三岁的时候,儿童罪主要看护者才会形成稳定持久到的印象,即使当他们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也会保持这种印象。这就促使儿童理解了人可以既有好的一面又有坏的一面,这被称作客体恒定性。
在这个时期,婴儿的心理化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即充分意识到了别人可以有和自己不一样的信念、情感、需求和动机。
4、自我体验与自尊调节
当婴儿从早期看护者那里获得的是一致的鼓励和信任的体验,以下信念就得得到强化:他们可以安全地探索世界,可以勇敢地迎接生活中的种种挑战。他们在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是安全的、有影响力的、重要的。
在这段时期,儿童开始形成对于自身天赋与局限的初始观念,这将促使他们进行自尊调节。
5、思维与自我调节
(1)、学会调节情绪
情绪是什么,又该如何调节?这是两个问题。
婴儿通过无语言的交流传达着想要被抚慰、被喂食或者睡觉的需要,这通常会引起主要看护者一系列无意识的协调而合拍的回应。这被称作共情响应或者情感协调。
仅仅模仿婴儿的行为是不够的。看护者通过婴儿的行为“读出”其情感状态,然后表现出一些协调的行为与之“匹配”。
反过来讲,婴儿必须要“读懂”看护者的反应,这与他们自身最初的情感经验有关。这种无语言的交流能够帮助儿童逐渐了解、整理和调节他们的内在状态,不会过度情绪化,并且对焦虑和情感包容的发展至关重要。
6、思考
婴儿期与看护者的依恋关系对婴儿一般人之能力的发展并无明显作用,但会影响言语获得和抽象化的能力。
通过密切注意来访者平常与我们互动和引发我们的情绪的行为方式,及聆听他们如何描述现在的关系,我们能够获得重要的线索,来理解来访者最初形成的关系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