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新闻,内容概括:一女子被尾随,然后就被迫发生了不可描述的事情。接着楼下评论有人说:穿得那么少,活该被那啥(下文就用那啥代替吧,为了方便打字,打码。)。我发现这句话很奇怪,底下有着一堆支持者,隐隐约约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
这句话的设计非常巧妙。雌性裸露出部分身体是为了寻求伴侣(我查不到是谁讲的了,希望有人能指正)。上半句中,穿得那么少,就会带有明显的性暗示,对于求偶这样的性暗示,人们的印象总是双方自愿原则。当带有这样的性暗示时,就会扭转内容的印象顺序,从原来的,伤害到性,变成性到伤害。这样子做,可以使人们更平滑的接受一件事情。在潜意识的种子里面就是,先是自愿的性,然后到伤害。
下半句就更有意思了,活该被那啥。这句话是责任转移,将受害者和施害者的地位进行互换,让人们认为全是受害者的责任。如果顺着这样的思路去捋,会让人们理所当然的去接受这句话。促使人们认为这样是对的,深深的诱惑人性中的黑暗面。如果有人接受并实施,这简直是太可怕了。
在该句当中,那么,活该被,这几个词的使用是在削弱受害者的地位,使施害者的行为变得理所当然。这些词语的语气是逐级增加,会让人们在阅读时,平缓上升的接受。逐级逐级的强化,就像走楼梯一样,慢慢走,就到了楼顶。
该句子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可以看作为:如果你穿得那么少,就应该那啥你。在该思想中,不仅充满着反社会,消极的态度,还赋于了句子必然性。人们不太喜欢变化的,不稳定的东西,他们更喜欢稳定,必然的。当有人认同这些话的时候,那么这个社会会充斥混乱,无法想像的黑暗。
在该句话当中,可以看出态度消极,据理于此,我们可以推出,该发言人在现实中生活受阻,垂头丧气,想不努力就能成功,无奈之余只能到网上说那些态度消极的话。在网上,可以控制自己讲的话,运气好的还能获得认同感。其个人发言并不会被淹没,获得一定的空间存在感,从而获得满足。
巧妙的设计讲了,人物分析也讲了,来讲讲错误的地方
这句话犯了非关联性。尽管这句话存在性暗示,也符合内容,但它依然是错的。因为当男人想那啥的时候,他并不会在乎你穿多还是穿少。着急起来,连汽车排气管都怼。
还犯了责任转移,因为我们不能通过强词夺理的形式,将受害者和被害者的地位进行转换。我们需要证据才能支撑起对整个事件的分析。在事情没有查清楚之前,我们能做的是闭嘴,并且不造谣。
如果下次还碰到这样子的话,我们应该怎么样怼它呢?
简单,对于这种话,我们要像拆炸弹一样,破除掉其中的必然性,责任转移以及扭转内容印象,焕发人们的重新思考。
你觉得,男人疯起来,会在乎你穿多穿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