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川王利珍坚持原创分享第587天
案例一:
当事人:这样跟你谈这两次之后,我觉得真的学到很多了,我真的有回去想,回去思考。
咨询师:哇!有一些学习,有思考,可以多说一些吗?
当事人:就是说把我们所谈的,我回去要反复想一想,好像我有一个动力,对工作那种投入愈来愈强,也好像更有信心去面对那些问题,对,更有力量了!
咨询师:所以更有动力,对工作更投入,更有信心面对问题,你是如何让自己的思考可以产生这些改变的?
当事人:就是集中注意想如何解决问题,别多想自己怎么这么笨。
(并入当事人用字,形塑下一个问句。)
案例二:
当事人:我回去之后仍然无法振作,我还是会想起先生的死,然后一直哭。
咨询师:当然要一下子忘记,相处20年的先生,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感共情)
当事人:是啊!
咨询师:所以在这一周内,当你想起先生有一直哭时,你会做些什么事情来帮助你自己?(改变导向问句)
当事人:我什么事都做不了,我就是一直在处理先生的后事而已。
咨询师:你处理了哪些事呢?(具体化)
当事人:就是做些法事,商量丧礼等等。
咨询师:在这么难过的情况下,是什么让你还能处理法事,葬礼?(因应问句)
当事人:这些都是得做的事情啊。
咨询师:当你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是一直哭,还是可以如平常一样的处理?(寻找例外)
当事人:嗯,对呀,我在做法事的时候是不能哭的,和人商量事也比较能控制自己一点。
咨询师:你这又是如何能做到的?(因应问句)
当事人:这是我现在唯一能为先生做的事情了,我一定得努力控制。
咨询师:你现在很希望你能为先生做些事情。(理解共情)
当事人:当然,我以后再也无法为她做什么了。
咨询师:如果先生在天有知,你猜他会希望你为他做些什么?(假设问句)
当事人:当然是希望我能振作起来,把孩子养大,对,嗯……我应该是要振作起来的。
用心灵揣摩语言,用语言雕琢咨询。咨询是高难度的语言的游戏。且行且思,且琢且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