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天:第三部分 过渡自信与决策错误
第19章“知道”的错觉
第20章未来是不可预测的
作者在第19章中为我们介绍了什么叫做“叙事谬误”,并用系统1的特点(光环效应,直觉判断等等)说明了往事是如何影响我们现在的看法与对未来的期待的。同时,指出了因为人类大脑的一个局限:在接受新的世界观时无法保持足够多的能力去重构过去的知识结构与信念,因此极易出现“后知之明”和“结果偏见”。在这一点上,我们平日的生活中屡见不鲜,往往会听到某某说:我早知道如何如何?就好像他是未卜先知一样。其实 ,他并不是“知道”某事必然发生,而在之前,他也只是预测。当结果出现时,若与其预测一致,他便很夸大的说起他预测的准确性,而完全忽略了他在做出预测时的种种不确定性。当预测并不与结果相同时,他便会陷入“失忆”,大脑中开始修正那个错误的预测,将一切的原因推至不确定的因素上。这种根据结果产生的偏见在政策的制定过程中体现的很明显,无论好与坏,这些制定者们都是承担了极大的官僚的风险,正象我们现在的医疗行业。二三十年前,就医基本就是医生的望闻问切,检查较少。现在,医生担当的责任似乎越来越大,这种根据医疗效果来判断医疗水平而产生的偏见,影响了医生,他们只好采取这种越来越多的高科技的检查手段,试图能得到更好的医疗效果,表面看来是为了患者,但其实恰恰是保护了医生本身。我们不能说这种结果偏见是哪一方的问题,但是这个行业实实在在的是存在着“结果偏见”的,而且这种偏见与后见之明正越来越深入的影响其他行业。
在第20章,作者通过其一段从军经历的研究以及对股票行业的观察得出了对将来是不可预测的结论。很多时候,我们认为我们总是在对各种有关的信息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后才做出了预测,这种预测虽然不是百分百正确,但至少是八九不离十。这也是我们对专家们的预测过于迷信的原因。在这一章,作者指出了对某个判断的主观自信并不是对这个判断正确概率的合理评估。“自信是一种感觉,它能反映出某条信息和处理该信息时所体现的认知放松的一致性”。对认知放松与联想一致性的理解使我们即使在知道这种预测并无多大作用的时候,并不会因此而影响我们继续预测的感觉及其后的行为。技能错觉不仅是个人失误,也是一个行业的文化,在股票投资中,即使在知道他们那些经理人所做的努力也只不过是运气的时候 ,那个行业中的每一个人都不会承认这一点,而是由这种技能错觉产生了过于自信。这种专家的错误不是思维内容的错误,而是他们的思维方式。“主观自信与专业文化为认知错觉提供了生存土壤”。在经济领域中,这种过于自信的错觉还是极其普遍的,专家们对经济前景的预测,长远来看其实是无法预测的,这个世界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而且,因为是专家,所以预测就是正确的论调也是错误的。其他行业也是如此,尤其对政策的制定者来说还是有太多的变数。
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如医疗,教育,地产等等,看病难,看不起病,孩子不能进入名校,房价越来越高,我们往往将这些原因完全归结为政策问题,这是从大的方面来看缘由。但我们并没有认真的思考:为何会有这样的政策的产生?我们社会上的每一个人在这个政策的制定推行中是起了怎样的作用?我想,没有任何一个人会把这个责任揽在自己身上。但,读了这两章书,我也意识到:“结果偏见”确实是有的,加上媒体的推波助澜,能最高影响到政策的制定也是说不准的,最终,将会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产生最切身的体会。
201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