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外的石碾

“吱哽——吱哽——吱哽.......”天刚蒙蒙亮,沉睡的大地还没揉开她那惺忪的睡眼,房外的石碾在推动下开始不停地吟唱着,就这样唱醒了太阳,唱醒了大地,唱醒了辛勤的人们。

那风吹不干的记忆


“一大早晨是谁在压碾?”

“还能有谁?除了八妮。”

“一大早晨的压什么碾,这么好的早晨,还让不让人家再睡会觉?”这是我在家居住的那些日子里某天清早听到家父家母的谈话。

现在是入秋的早上5点半钟。外面的空气格外凉爽。周围的邻居们都知道这是八妮在准备今天一家的口粮。她一大清早带着需要的粮食,碾棍,簸箕,扫帚(扫碾专用的)等工具,自己一个人围着碾盘一圈一圈的推着碾砣。那“吱哽”声是碾砣、碾框、碾管互相摩擦发出的。

关于家门外那台石碾的来历我知道的不多,它在我来到这个世间之前就已经在那里度过了好几十个春秋。这是祖辈、父辈还在生产队的时候就有的生产工具,也是生产队唯一的一台户外石碾。以这台石碾为中心,方圆数里的家家户户如果有需要都会来这里碾压一些东西,包括:小麦、玉米、大豆、小葱种等。除了一些种子外,碾压其他东西的也有,不过很少,比如粗盐。

这碾砣所用的石头是由很大的花岗岩打磨而成,至于这么大的石头从哪里搬运来的,我也不太清楚,有可能是从家乡的南山里开凿出来的,碾砣表面光滑如抹了一层油,并且还有岩石的花纹,星星点点,十分耐看。碾框是铁匠炼打的金属架,不像木头那般易被腐蚀,而且耐牢。中间的碾管同样也是用实金属做成的,又粗又长,估计这碾管也得有15斤重。至于下面的碾台,分为两部分,中间部分半径和碾石一样长,也是用花岗岩打磨制成,外周部分就没那么讲究,则是用普通的石块和石灰或水泥堆砌而成,不过还要时常进行加固修理。

说起对石碾的修理不得不说我邻家的奶奶,不过她至今已过世有七八年之久,想起邻家奶奶来都已变成心底一幕幕深深的回忆。不是说一年从头到尾那石碾每天都在转动,可邻家奶奶是个仔细人,只要是她隔三差五都会过去打量一番,看看碾台是否牢固,看看碾轴是否生锈,她都会进行修补和点些油(润滑、防锈作用),奶奶之所以这样精心照料,或许这碾台已成为奶奶的一种生活记忆,也感恩于石碾的付出,只是放在了心里,不丢不舍。在奶奶去世之后,左邻右舍也就全权担起了对石碾的维修之责。

我小的时候,和一些小伙伴都出于那时的调皮,有时也会在那里玩耍,压空碾(家人说,压空碾不好,至于为什么我也说不去一二)、站在碾台上、向碾台上撒放杂物,邻家奶奶要是看到了,肯定会数落教育我们一顿,那时候,要是被教育了,我们也就只是听着,一哄而逃,回头还不知又要对碾台做些什么坏事。有时,路过的行人看到我们对石碾有什么不敬之处,也会训斥我们几句。现在想想,是儿时的我们太过顽皮。而今,我对那碾台逐渐有一种敬畏之心,要是等再回家时,可要专程去看看它,看看它这几年经历风风雨雨后的模样,看看它是否还一直安好。

这石碾已成为一种生活在农村人们的古老记忆载体,它也有一种与人们的辛勤劳作分不开的情怀。每逢佳节习俗,人们都会陆陆续续的在碾台下烧些纸钱,点柱高香,放些灯烛,以此表达乡亲对它的敬畏和感恩之情。

写到这里,我也不免想写一首诗歌,以《逆时针的转动》为题,以此表达我对家乡石碾的那份情,那份恩。


逆时针的转动

经久了数十载的青葱岁月,

你依然在那里默默地卧着,

卧着自己内心的踏实质朴,

卧着人们辛勤劳碌的脚步。

你转动不停但你并不富有,

但你已尝遍了丰收的五谷,

尝遍了一圈圈辛勤的汗水,

还有暮暮朝朝甘甜的雨露。

你转动着历史悠悠的年轮,

你书写着年年岁岁的记录,

你饱受着日夜的风雨雪霜,

你承载着乡亲百般的呵护。

“吱哽——吱哽——吱哽”,

这不,又是你在独特地浅唱,

浅唱着劳动者的欣喜,

浅唱稻谷丰收的欢乐。


说起石碾,不得不说我小时候亲自用它碾压稻谷的经历。  

大概是在三伏天,中午的太阳会炙烤着大地,不过早晨天气还算比较凉快些。早在夏至到来之前家里的小麦早已晒干库藏,为了增加主餐的花样和品尝自家的麦香,家母一大清早起来在院子里用瓷瓮淘洗麦中的砂石,这淘洗砂石并非一件容易的活:在瓮中放些许小麦和水,水要足够漫过,手拿着笊篱在水中打起漩涡借用水流惯性,把小麦捞起并放在铺着过滤布的斜桌上,以便控掉一些水。反复几遍。

带着家什来到石碾,时间还早,太阳还没有完全跳出东海、爬上树梢,有时还偶尔刮一阵小风,凉飕飕。家母清扫碾台后,把小麦分了两拨,先把第一拨小麦放在碾台中央,随转随摊匀。我和母亲一人一碾棍,小孩子嘛,把压碾当作一种乐趣,我便以各种姿势和不同速度围着碾台转圈,其乐无穷。转的快了,母亲就小跑或者让我自己转,母亲虽不止是转着,她两只手都没闲着,左手里拿着扫帚不停的扫动,一来是为了使小麦碾压均匀,二来是防止碾压过重。

经过碾压和扫动,不一会的工夫第一拨小麦的表皮都已经变得毛糙,有的小麦已经压的发白,母亲说:“再压上几圈就可以碾第二拨了。压完这两拨,回家先晾上,中午我们就先尝个鲜,做上一锅。”闻着那麦香,恨不得碾完就回家下锅尝一尝。

半个钟头过去了,需要碾压的小麦都已经碾完,这碾压的过程就把小麦变成了麦仁,最后就是对碾台和碾砣的清扫,清扫完之后,碾台旁的槐树也挡不住太阳的光芒了,阳光从茂盛的枝叶间找着空隙,散落在了地上和碾台上,一会天气就热起来了。我们走后,不知从哪里冒出几只麻雀,迅速把碾台“包围”起来,啄食掉落的那些麦粒。

我也比较好奇,为什么是逆时针转动碾砣?对于这问题和问“为什么逆时针跑步”差不多一样,原来这里蕴含着祖辈们的智慧,之所以逆时针转动碾砣,是和我们人体的生理相关联,其一,我们的心脏居左,重心偏左,向左转弯比较容易;其二,我们的双脚,左脚支撑重心,右脚提供动力。还有,我们的运动习惯,不然你顺时针转转,你是很不习惯。当然,祖辈们留下的智慧博大精深,而这小小的石碾设计就蕴藏着智慧结晶。

看来,这石碾不仅是生产力的推动器,还是劳动人民的智慧载体。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机器的出现已经代替了这古董式的生产方式,也只有在一些展览馆和农村乡下才能看到这石碾,不过,这石碾也会印刻在每个土生土长人的记忆里如果再次看到碾台,心里也不乏想起一些人:那个时代的劳动人民和邻家奶奶等。却如今只剩的个物是人非。有句话说得好:睹物思人,物是人非。

“吱哽——吱哽......”

八妮又在压碾。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951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606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601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478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565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87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90评论 3 4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37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85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96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73评论 1 34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35评论 5 33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78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99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40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163评论 2 36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133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